【題目】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正式開工。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1】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需要逐級提升水位,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 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用水量大
B.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華北平原高
C.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華北平原低
D. 黃河是“地上河”
【2】【2】水資源跨區域調配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有( )
①可以改變大范圍的氣候狀況
②可以保護瀕危的野生動植物
③可以減少地表水的使用
④可以緩解受水區的生態缺水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3】【3】目前能緩解華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緊張狀況,且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措施有( )
A. 增加地下水的開采量
B. 推廣噴灌、滴灌,發展節水農業
C. 直接利用工業和生活污水灌溉
D. 縮減農田面積以降低農業用水總量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不同區域受自然災害的影響是不同的,同一種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產生自然災害危害程度地域差異的原因主要是( )
①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 ②災害強度的差異 ③自然災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表層環境中 ④個人對災害的應急反應不同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2】在災害強度相同的情況下,如果某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且防抗災能力強,關于其災害危害程度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高 B. 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低
C. 損失數量大,影響程度小 D. 很難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中國產業轉移“西進運動”漸成燎原之勢。富士康集團從深圳到鄭州等地設立新工業園;惠普公司關閉上海工廠,在重慶設立電腦制造基地……,據此回答下列小題。
【1】【1】“西進運動”
A. 是以生產成本的地區差異為主要驅動力 B. 是西部地區交通條件改善的必然結果
C. 代表了工業由分散走向集中的發展方向 D. 反映了市場需求對工業的影響減弱
【2】【2】“西進運動”的有利影響有
A. 促進西部逆城市化的發展 B. 導致東部工業化水平降低
C. 帶動人口大規模向西遷移 D. 促進東、西部產業結構調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2018年9月28日18時2分在印度尼西亞(南緯0.25度,東經119.90度)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此次地震發生于( )
A. 軟流層
B. 巖石圈
C. 下地幔
D. 外核
【2】地震發生時( )
A. 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
B. 太陽輻射會增強
C. 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
D. 火山會同時噴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世紀初至1980年代,洞庭湖面積不斷減小。1998年以來,經過綜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積擴大了五分之一。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洞庭湖庫容減小將會導致
A. 湖區生物多樣性減少 B. 長江下游降水減少
C. 湖區航運能力提升 D. 湖泊蓄洪能力增強
【2】1998年以后,經過綜合治理,洞庭湖各方面環境條件均有了改善。這一做法體現的人地關系思想是
A. 地理環境決定論 B. 地理環境可能論 C. 人類中心論 D. 人地協調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北京時間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搭載嫦娥三號運載火箭在我國西昌(102°E,28.2°N)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中國人“奔月”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據此完成以下兩題。
【1】此時,世界已進入12月2日的地區面積約占全球范圍的( )
A. 全部
B. 將近1∕4
C. 超過1∕3
D. 大約1∕2
【2】地處四川大涼山腹地的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稱,年平均氣溫17℃,是我國年氣溫變化最小的地區之一。這主要是由于該地( )
①緯度低 ②海拔高 ③降水多 ④云層厚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天津是我國傳統的自行車生產基地,我國第一輛自行車誕生于此。進入21世紀,天津已陸續引進企業33家,吸引投資55億元,建成集研發、生產、交易、展示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全國最大的自行車創意產業基地。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該自行車產業基地建在天津的原因是( )
①歷史悠久,工業基礎好 ②地處沿海,水陸交通便利 ③政策扶持,吸引力強 ④礦產豐富,原料充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該產業基地的建立,反映出自行車產業的( )
①集聚現象 ②分散現象 ③產業升級 ④產業轉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此類產業基地的建立,對天津市發展的影響是( )
A. 增加就業壓力 B. 加劇能源緊張的局面
C. 減輕大氣污染 D. 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8月8日,在我國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此次四川阿壩州九賽溝縣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殼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2】地震發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是逃。根據所學知識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
A.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 B. 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
C.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差異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