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包括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
解答 解:(1)影響我國降水的主要是夏季風,讀圖可以看到,A、B、C,三地的緯度基本相同,地形狀況也相似,只是A→B→C距離海洋越來越近,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降水的特點是:A→B→C降水量增多.
(2)讀圖可以看到,A、B、C三地均位于我國的西北內陸地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蒸發量大;從圖中也可以看到,從A到C無大的支流匯入,期間河流流經河套平原,沿線的工業生產,農業引水灌溉和生活用水量大,因此,A測量站水量大于C測量站.
(3)讀材料一可知,庫布其沙漠邊緣發展的是生態經濟體系,獲得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獎,所以可以考慮到這種能源是清潔能源,沒有環境污染,我們接觸到的清潔能源主要是太陽能、風能.從圖片中看不到風車的形狀,卻有許多閃閃發光的東西,想來應該是太陽能的集熱板在反光.所以這種能源是太陽能資源.
(4)讀庫布其生態治理和產業發展模式圖,可以看到,這里因地制宜發展了耐旱的沙漠植被,種植了藥材,并且對產品進行了深加工,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也被重新利用起來,成了有機肥料,整個生產過程做到的廢棄物的0排放,既保護了環境,又提高了生態效益,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產業鏈延長,也增加了就業機會,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5)該地區吸引中外高端游客的原因可以從景觀的獨特性、價值大等方面分析.措施:除了景觀的獨特性外,旅游業的發展,必須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優質的服務水平.所以要改善交通條件,完善基礎設施.
故答案為:(1)特點:A到C降水量增多.原因:由A到C地距海越來越近,受夏季風影響越來越強.
(2)差異:A測量站水量大于C測量站.原因:該地氣候干旱,降水稀少;A到C無大的支流匯入;流經河套平原,農業引水灌溉和生活用水量大.
(3)名稱:太陽能資源.特點:清潔或無污染、可再生、數量大.優勢自然條件:氣候干旱,云量少,光照強.
(4)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物質、能量循環利用或資源利用率高;延長了產業鏈,增加就業機會;實現生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5)原因:沙漠旅游的獨特性強(非凡性強);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措施:改善交通條件,完善基礎設施.
點評 本題以我國某區域地圖為背景,屬于知識性試題,考查了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旅游資源開發的條件、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的產生及原因.解題時應注意對課本知識的把握.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8000 | B. | 10000 | C. | 6000 | D. | 45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終年受赤道低壓控制,高溫多雨 | B. | 東部河流徑流量豐富,航運價值大 | ||
C. | 地處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交界處 | D. | 城市多分布于東部平原地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與隴海-蘭新鐵路線經過的省區一致 | |
B. | 環境問題表現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 |
C. | 經過我國地勢的第一、二、三級階梯 | |
D. | 自然景觀變化體現了降水量逐漸增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