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對土地資源利用現狀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在荒涼的陡坡上開墾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樹造林
C.農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區,盡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
D.為了提高草場利用率,盡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數量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04全國各省市高考模擬試題匯編·地理 題型:022
綜合題
下圖是我國某兩省輪廓示意圖,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甲省黃土高原地區有個黃家河小流域,這里的人們遭受生態環境惡化和貧窮落后的無情沖擊,光山禿嶺,可是人們還要刨草根當柴燒,致使水土流失嚴重,為了糧食,他們拼命耕作,田越墾越少,糧越產越少,山越開越荒,人越來越窮。
最近十年來,縣委縣政府對土地利用作出調整,逐步把一部分耕地還為林地、牧地,坡地不種糧食種苜蓿,帶動牛羊的養殖,縣政府與上海某大型企業聯合興建一座苜蓿與畜產品深加工廠。
材料二:乙省云貴高原有個離省人民政府駐地很近的小清河流域,由于建筑業的發展,前些年當地農民利用石灰巖大建小型水泥廠,導致森林破壞大氣污染和水土流失嚴重。近幾年地方政府決定修建高速公路,關停小水泥廠,植樹造林發展旅游業,利用氣候資源優勢發展花卉業,經濟增長速度超過往年的2倍。
(1)甲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________,乙省的簡稱是________。
(2)試分析材料一中甲省種植苜蓿對黃家河小流域的生態意義。
(3)簡述材料二中小清河流域發展花卉業的有利條件。
(4)甲省政府在經濟結構調整中,還十分重視充分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假設現聘你為該省的旅游局局長,請談談該省不少于三處可供開發的旅游資源,并簡述其旅游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能源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能源問題不僅僅是能源本身問題,而且還是一個生態保護的問題,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問題,是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發展,如何推動人類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問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讀圖,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下圖示意的是該區域 (一月或七月)等溫線分布狀況。圖中P點與Q點的距離約為 千米,沿線的自然植被以 為主。
(2)P點至Q點的地形剖面與甲、乙兩示意圖中的哪一幅基本相符?簡要說明理由。
(3)該區域所在國家豐富的能源資源外運選擇的主要運輸方式是 ,比較這種運輸方式與鐵路運輸相比的優勢。
材料一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關于使用“石油”的記載。唐代段成式(?_863)《酉陽雜俎》云:“高奴縣出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車,燃燈極明。”沈括(1031--1095)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廓、延境內(今陜西)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煙可用,試掃其以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為之。”
(4)根據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時期已經有哪些應用?
(5)建國以來,中國大力發展能源建設,石油工業取得了突出成就。請列出中國改革開放前石油工業的巨大成就,并說明其重大歷史意義。
(6)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指出石油的廣泛使用對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影響。
材料二 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及增速圖
材料三 中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位表:
土地面積 | 耕地面積 | 草地面積 | 森林面積 | 淡水面積 | 45種礦產資源 |
110位 | 126位 | 76位 | 107位 | 55位 | 80位 |
中國資源利用情況:
能源利用率 | 每噸煤實 現GDP | 礦產資源 回收率 | 單位產值能耗 | 機動車耗油 | 工業用水 重復利率 |
比發達國家低10% | 世界平均水 平的30% | 比國外先進 水平低20% | 世界平均 水平的兩倍 | 比歐洲高25% 比日本高20% | 比國外低 15%—25% |
材料四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按照中央要求,2007年節能降耗減排目標仍然是單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2%。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7)材料二、三分別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什么經濟問題?
(8)結合材料二、材料三,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有關知識,分析我國為什么要合理利用資源和節約資源?
(9)根據材料四,從國家職能的角度,說明國家在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中應該發揮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