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能源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能源問題不僅僅是能源本身問題,而且還是一個生態保護的問題,是一個社會發展的問題,是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發展,如何推動人類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問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讀圖,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下圖示意的是該區域 (一月或七月)等溫線分布狀況。圖中P點與Q點的距離約為 千米,沿線的自然植被以 為主。
(2)P點至Q點的地形剖面與甲、乙兩示意圖中的哪一幅基本相符?簡要說明理由。
(3)該區域所在國家豐富的能源資源外運選擇的主要運輸方式是 ,比較這種運輸方式與鐵路運輸相比的優勢。
材料一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關于使用“石油”的記載。唐代段成式(?_863)《酉陽雜俎》云:“高奴縣出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車,燃燈極明。”沈括(1031--1095)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廓、延境內(今陜西)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煙可用,試掃其以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為之。”
(4)根據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時期已經有哪些應用?
(5)建國以來,中國大力發展能源建設,石油工業取得了突出成就。請列出中國改革開放前石油工業的巨大成就,并說明其重大歷史意義。
(6)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指出石油的廣泛使用對世界政治和經濟的影響。
材料二 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及增速圖
材料三 中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的世界排位表:
土地面積 | 耕地面積 | 草地面積 | 森林面積 | 淡水面積 | 45種礦產資源 |
110位 | 126位 | 76位 | 107位 | 55位 | 80位 |
中國資源利用情況:
能源利用率 | 每噸煤實 現GDP | 礦產資源 回收率 | 單位產值能耗 | 機動車耗油 | 工業用水 重復利率 |
比發達國家低10% | 世界平均水 平的30% | 比國外先進 水平低20% | 世界平均 水平的兩倍 | 比歐洲高25% 比日本高20% | 比國外低 15%—25% |
材料四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按照中央要求,2007年節能降耗減排目標仍然是單位GDP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減少2%。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
(7)材料二、三分別反映了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什么經濟問題?
(8)結合材料二、材料三,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有關知識,分析我國為什么要合理利用資源和節約資源?
(9)根據材料四,從國家職能的角度,說明國家在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中應該發揮的作用。
(1)七月 1100 亞寒帶針葉林
(2)甲圖,因P點至Q點中部為烏拉爾山,兩側為平原。
(3)管道運輸 連續性強,運量大;成本低;能源損耗小(高效率、低成本和安全可靠的優勢)
(4)用途:用作車輪的潤滑油(車輪潤滑)、照明的燈油(照明燈油)、制作書畫用的油墨(書畫油墨)。
(5)建成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實現石油自給。歷史意義: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能源保障,粉碎了帝國主義的“中國貧油論”,有利于打破帝國主義對我國的經濟封鎖,展示了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風貌。
(6)原因: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推動了石油開采業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和發展;石油成為重要的能源。影響: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對石油的爭奪日趨激烈(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斗爭);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工業結構的變化(與石油相關的工業部門產生);人們生活的變化(人造纖維、塑料等的使用)。
(7)材料二反映我國能源消耗總量不斷增加 材料三反映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低,世界排位相對滯后。說明我國資源利用率和循環利用率低,單位GDP能源消耗高,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8)①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國人口多、資源相對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的國情決定必須合理利用資源和節約資源。②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珍惜資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有利于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③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具有客觀性。資源的合理、高效和循環利用,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9)①國家應該履行政治職能,加強立法,建立和完善節約資源能源、保護環境的法律體系,嚴格執法,違法必究。②國家具有組織經濟建設職能,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問題上,國家應該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③國家應該履行文化職能,開展全民國情教育,樹立節能意識。④國家應該履行社會公共管理職能,為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⑤國家應該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利用外來資源和技術,以緩解我國資源能源瓶頸的制約。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單元雙測同步達標活頁試卷 高二地理(下) 題型:043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能源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2002年全國有12個省級行政區出現拉閘限電現象,2003年全國有更多的省級行政區出現拉閘限電現象(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缺電省份)。回答。
(1)簡要分析①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主要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兩省是西電東送的電力輸出省區,分析2003年造成兩省缺電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五校聯誼”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世博會被譽為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的盛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人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讀圖8.8及下表回答(1)~(3)題。(10分)
(1)上海的社會經濟發展正朝著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前進。到200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7500美元左右,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根據“2000年上海產業構成“表中數據,圖8.8中正確表示2000年產業構成的是 點 (填寫字母)。隨著上海經濟迅速發展,預計今后變動的趨勢是向 點(填寫字母)的方向發展(2分)。
(2)上海將成為黃浦江水景襯托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從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條件分析上海發展的區位因素?(3分)(3)城市化是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一般以 、 、 為重要標志,但當城市的發展與 不相適應時,則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上海人民奮發有為,與時俱進,堅持走人口、經濟、環境和資源相協調 的 道路,將為推動全球城市化的進程作出貢獻。(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高考真題 題型:材料分析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能源問題越來越成為人們普遍關注 的話題。2007年全國有12個省級行政區出現拉閘限電,2008年全國有更多的省級行政區出現拉閘限電(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缺電省份)。
(1)簡要分析①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兩省是西電東送的電力輸出省份,分析2008年造成兩省缺電的主要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