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內蒙古自治區地理簡圖”,結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識,歸納內蒙古自治區自然地理特征,并就該區的經濟發展作相關分析。
1.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大興安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①從地形上看是我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線;
②從氣候類型看是我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線;
③從農業生產部門結構看是我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線。
2.內蒙古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____________以下,植被以____________________為主,生態脆弱,由于過度開發,利用不當,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成為制約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生態問題。
3.我國神舟系列飛船返回艙每次都在內蒙古草原著陸,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簡要分析內蒙古應如何利用當地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屆江蘇省蘇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調研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 “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于2010年11月5日在烏魯木齊市召開,在全國引起廣泛熱議。 “海水西調,引渤入新”事業的基本思路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余脈進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調入疆構想。
⑴圖中調水線路依次經過我國 、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區。(2分)
⑵圖中A、B、C三地所屬自然帶的分布體現了 地域分異規律,此規律產生的主導因素是
。(2分)
⑶該工程建設可能對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2分)
⑷分析圖中A、C兩地氣候特征差異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5屆江蘇新馬高級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于2010年11月5日在烏魯木齊市召開,在全國引起廣泛熱議。 “海水西調,引渤入新”事業的基本思路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余脈進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調入疆構想圖(圖15)。
⑴圖中調水線路依次經過我國 、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區。
⑵圖中A、B、C三地所屬自然帶的分布體現了 地域分異規律,此規律產生的主導因素是 。
⑶該工程建設可能對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⑷分析圖14中A、C兩地氣候特征差異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區 域 |
A |
C |
|
氣候特征 |
|
|
|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
有利 |
|
|
不利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山西省高二9月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 “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于2010年11月5日在烏魯木齊市召開,在全國引起廣泛熱議。 “海水西調,引渤入新”事業的基本思路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余脈進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調入疆構想圖(圖15)。
⑴圖中調水線路依次經過我國 、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區。(2分)
⑵圖中A、B、C三地所屬自然帶的分布體現了 地域分異規律,此規律產生的主導因素是 。(2分)
⑶該工程建設可能對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2分)
⑷分析圖14中A、C兩地氣候特征差異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6分)
區 域 |
A |
C |
|
氣候特征 |
|
|
|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
有利 |
|
|
不利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3屆江西省高二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量自查地理試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
材料一: “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于2010年11月5日在烏魯木齊市召開,在全國引起廣泛熱議。 “海水西調,引渤入新”事業的基本思路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余脈進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調入疆構想圖
⑴ 圖中調水線路依次經過我國 、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區。(2分)
⑵圖中A、B、C三地所屬自然帶的分布體現了
地域分異規律, 此規律產生的主導因素是 。(2分)
⑶該工程建設可能對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3分)
⑷ 分析圖中A、C兩地氣候特征差異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6分)
區 域 |
A |
C |
|
氣候特征 |
|
|
|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
有利 |
|
|
不利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2011學年江蘇省蘇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調研考試地理卷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 “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于2010年11月5日在烏魯木齊市召開,在全國引起廣泛熱議。 “海水西調,引渤入新”事業的基本思路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余脈進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調入疆構想。
⑴圖中調水線路依次經過我國 、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區。(2分)
⑵圖中A、B、C三地所屬自然帶的分布體現了 地域分異規律,此規律產生的主導因素是
。(2分)
⑶該工程建設可能對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2分)
⑷分析圖中A、C兩地氣候特征差異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