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3分)
材料一: “陸海統籌海水西調高峰論壇”于2010年11月5日在烏魯木齊市召開,在全國引起廣泛熱議。 “海水西調,引渤入新”事業的基本思路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余脈進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調入疆構想圖
⑴ 圖中調水線路依次經過我國 、 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區。(2分)
⑵圖中A、B、C三地所屬自然帶的分布體現了
地域分異規律, 此規律產生的主導因素是 。(2分)
⑶該工程建設可能對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 (3分)
⑷ 分析圖中A、C兩地氣候特征差異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6分)
區 域 |
A |
C |
|
氣候特征 |
|
|
|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
有利 |
|
|
不利 |
|
|
(1)華北平原(1分) 內蒙古高原(1分) (2)從沿海到內陸(1分) 海陸位置(1分)
(3)生態環境破壞(1分);土壤鹽堿化(1分) 等(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3分)
(4)(每空1分,共6分)
【解析】本題組主要考察我國的區域地理。(1)查地圖,考查我國的主要地形區。(2)ABC自然帶呈東西更替,從沿海向內陸,自然帶有規律的變化,體現了干濕度地帶性的地域分異規律,以水分條件為基礎。(3)海水西調,可能造成沿線的土壤鹽堿化;西北干旱地區進行工程建設,可能導致植被的破壞而加劇荒漠化。(4)A地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對農業的影響:有利:雨熱同期,不利:降水變化大,旱澇災害多發;春季的低溫凍害和寒潮多發;C地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特征:降水少,溫差大。對農業的影響:有利:光照強,晝夜溫差大;不利:氣候干旱,降水少。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
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
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10年,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濃郁水鄉特色的紹興迎來建城2 500周年。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踐決心要把國都從閉塞的會稽山遷到北麓的寧紹平原時,問范蠡:“定國立城,人民不足,其功不可以興,為之奈何?”范蠡回答:“今大王欲國建都,并敵國之境,不處平易之都,據四達之地,將焉立霸王之業。”
材料二 紹興越州新城規劃圖。
材料三 “越州新城”是指在越城、柯橋、袍江三大組團和鏡湖新區的中間地帶,建設一個融合各個組團的緊密型現代化新城區。
東區:是越城組團和袍江組團的聯結區,這個區塊要利用運河碼頭、鐵路東站大型交通樞紐和杭甬城際軌道站點,重點安排生產性服務產業,作為承接袍江工業區和杭州灣南翼產業帶開發建設的重要服務基地。
中區:是融合三大組團的功能集聚區,是新城形象集中展示區。集中安排行政辦公、文化會展、科教研發、商貿商務和居住社區等功能區塊,形成公共服務和商住中心區。
西區:是越城組團、鏡湖新區與柯橋組團的連接區。這個區塊重點發展生態休閑、高品質居住等功能。
(1)材料一中,紹興被選為越國都城考慮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2)根據材料二、三及所學知識,評價紹興“越州新城”規劃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從2010年2月開始,中國將通過衛星遙感圖片執法檢查,就耕地保護等土地管理問題對縣級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實施問責。根據“15號令”,凡是地方違法違規土地面積占當年新增建設用地面積15%以上者,將被追究責任,包括主要負責人記大過、降級或撤職。
材料二 目前我國耕地面積只有18.26億畝。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43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幾年來,全國耕地面積減少1億多畝。從耕地的質量來看,我國耕地中高產穩產田僅占1/3。
(1)我國耕地減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簡要分析我國應該如何保護耕地資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年級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小題1】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2分)
【小題2】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3分)
【小題3】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0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年級調研考試(文綜)地理試題 題型:綜合題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來,西南地區降水持續偏少、氣溫偏高,干旱從云南開始蔓延開來,云南幾度特旱,貴州、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部分地區也先后出現重旱。干旱過程持續時問和平均干旱強度均為云南省51年來之最。
材料二:2010年2月23日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全國氣象旱澇分布圖。
1.說說地理信息技術在干旱防治方面有何作用。(2分)
2.降水豐富的云貴高原冬半年經常有旱害發生,分析造成其干旱災害的自然原因。(3分)
3.這次50年一遇的旱災可能對西南地區帶來哪些不利影響?面對本次嚴重旱災,當地政府應采取哪些措施?(5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