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考察小組在7月份進入一個海拔3 000多米的河谷,看到谷地中綠油油的青稞和黃燦燦的油菜花交相輝映,而目力所及的山坡卻寸草不生。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山坡寸草不生,反映出該地區
A. 晝夜溫差大 B. 年降水量少 C. 水土流失嚴重 D. 地質災害頻發
【2】該河谷農田用水依賴
A. 當地降水 B. 遠程調水 C. 冰雪融水 D. 地下水
【3】該河谷可能位于的省區簡稱是
A. 甘 B. 新 C. 藏 D. 滇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8月8日,在我國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此次四川阿壩州九賽溝縣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殼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2】地震發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在這12秒中人們可以決定是躲是逃。根據所學知識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是( )
A.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速度差異 B. 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
C. 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差異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據科學家考察:喜馬拉雅山脈原來是一片海洋,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計算,目前的高度應是20 000多米,但在2005年10月9日國家測繪局公布的珠穆朗瑪峰高度測量的結果是8 844.43米。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導致喜馬拉雅山脈由海洋變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A. 外力作用
B. 內力作用
C. 變質作用
D. 流水作用
【2】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發展演變說明了( )
A. 內力作用均進行得極其緩慢,不易被人們察覺
B. 內力作用總的趨勢是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則相反
C. 內力作用先形成高山,然后外力作用再把高山削低
D. 外力作用起的作用比較小,對山脈的形成不起主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6月中旬以來,南京市區連降暴雨,城區積水嚴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快速獲取南京市積水區域分布及積水面積數據,分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 RS、GIS B. GPS、GIS C. GIS 、RS D. RS、GPS
【2】通過某一時刻衛星遙感影像圖,能夠獲取南京市內的信息是
A. 該日的降水量 B. 積水區的人口數量
C. 汽車4S 店的分布 D. 路面上車輛疏密狀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4月25日14時11分,尼泊爾(北緯28.2度,東經84.7度)發生8.1級地震, 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地震發生后無人駕駛飛機迅速對該地災情進行監測,主要運用了
A. 遙感技術 B. 地理信息系統 C. 全球定位系統 D. 計算機技術
【2】地震發生時正在上課的學生應該
A. 趕緊跳窗進生 B. 趕緊躲藏在課桌之下
C. 趴在教室當中,以防墻倒塌被砸 D. 貼近門邊,伺機逃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震波又可分為橫波和縱波,回答下列各題。
【1】橫波和縱波的共同之處包括( )
①都能通過固體傳播 ②都能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
③傳播的速度相同 ④傳播速度隨著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而變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時,科學家們發現在距離地面大約2900千米深度處橫波速度突然降低為零,縱波速度也突然降低,這說明了( )
A. 地球內部存在著巖漿
B. 該深度上下層次的溫度變化明顯
C. 大陸地殼與大洋地殼的厚度不同
D. 該深度上下層次的物質組成存在很大差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冬灌是我國部分小麥種植區行之有效的增產經驗之一。每年秋末冬初日均溫3 ℃左右時最適宜冬灌,農民的經驗是“夜凍晝消,冬灌正好”。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關于小麥冬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防止土壤水分蒸發,減輕鹽堿化 B. 滿足小麥對水分的需求,預防春旱
C. 緩和地溫的劇烈變化,防止凍害 D. 使板結的土壤凍融交替,改善其結構
【2】下列省份的小麥種植區中,最適宜進行冬灌的是( )
A. 湖北 B. 湖南 C. 河北 D. 黑龍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 近些年來由于環保措施得到有效的執行,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斷縮小,預計到2050年之前,這個“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補”上了。
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有關臭氧層破壞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人類使用電冰箱、空調釋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 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對流層,容易被人類活動所破壞
C. 臭氧層空洞的出現,使世界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將發生變化
D. 保護臭氧層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壞臭氧層物質的排放
【2】“南極臭氧空洞不斷縮小”這一現象說明
A. 大氣對人類排放的有害氣體的自凈能力增強
B. 人類已經不必關心臭氧空洞等環境問題
C. 環境與發展問題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D. 2050年之后,全球變暖等大氣環境問題都將得到解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湖泊往往成為所在城市的重要名片,風光優美,景色宜人。宋代楊萬里曾寫到“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代蘇軾曾在黃州沙湖遇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徽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1】對杭州西湖此時的“風光”描述不正確的是
A. 受副高脊影響,晴天多,高溫少雨 B. 周圍群山蔥翠,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2】推測蘇軾遭遇的這次降雨的形成原因
A. 地形阻擋抬升,水汽凝結致雨 B. 春季氣溫回升快,對流旺盛
C. 冷暖氣團活動頻繁,天氣不穩定 D. 東部雨帶推移至長江中下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