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中M是綠色植物。據此條件回答以下各題。
【1】下列圖示M含義是( )
A. 呼吸作用 B. 光合作用
C. 化合作用 D. 分解作用
【2】上圖所示內容與下列森林的哪種作用較為吻合( )
A.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B. 防風固沙,保護農田
C. 減弱噪聲,美化環境 D. 過濾空氣,凈化大氣
【3】上圖中內容造成了哪些結果( )
①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 ②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③改變了化學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間 ④把地理環境中的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起來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
【1】 B
【2】 D
【3】 D
【解析】
【1】圖中M是綠色植物,結合箭頭方向,圖示M含義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氣,B對。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A錯。化合作用、分解作用是一般的化學反應,不需要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來完成,C、D錯。
【2】上圖所示內容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氣,與森林過濾空氣,凈化大氣的作用較為吻合,D對。不能體現森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減弱噪聲,美化環境等功能,A、B、C錯。
【3】上圖中內容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的結果是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①對。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②對。改變了化學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間,③對。把地理環境中的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起來,④對。D對,A、B、C錯。
結合箭頭方向,圖示M含義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氧氣。這種功能與森林過濾空氣,凈化大氣的作用較為吻合。光合作用把地理環境中的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起來。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環境中各事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若某事象發生變化就會給其他事象帶來影響,甚至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讀下圖,回答各題。
【1】圖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 人口數量增多 B. 氣象變化
C. 森林被破壞 D. 圍湖造田
【2】上圖反映了自然地理環境的
A. 綜合性 B. 整體性
C. 區域性 D. 差異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古登堡面位于
A. ①的下方 B. ②的下方 C. ③的下方 D. ④的上方
【2】下列有關地球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水循環環節只存在于①圈層 B. ②圈層的厚度陸地比海洋小
C. ③圈層屬于巖石圈的一部分 D. ④圈層物質狀態可能為液態
【3】從火山口噴發出的巖漿一般來源于
A. ①層 B. ②層 C. ③層 D. ④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云南洱海地區土地利用類型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各題。
【1】洱海的形成原因是( )
A. 筑壩攔水 B. 斷裂下陷 C. 低地積水 D. 火山口儲水
【2】點蒼山林地大面積破壞對區域環境產生的影響有( )
A. 自然災害增加 B. 氣溫日較差減小
C. 生物多樣性減少 D. 徑流季節變化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蘭卡中部是該國重要的農業種植區,但由于技術落后,基本上處于靠天吃飯的原始農業狀態。由我國某集團承建的M壩工程是斯里蘭卡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水利樞紐工程,于2012年9月動工興建,2015年3月大壩成功截流,2017年1月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下圖示意斯里蘭卡河流分布及M壩附近地區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
(1)分析該工程建設對當地非農產業發展的有利影響。
(2)簡述M壩附近地區的氣候特點,并分析大壩截流時間選擇在3月的原因。
(3)推測該工程發揮作用后,將對周圍農業區的作物熟制產生怎樣的影響?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若爾蓋濕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總面積300 000公頃,主要由草甸草原和沼澤組成,是中國最大的泥炭沼澤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分析在該地區形成草本泥炭沼澤的自然條件。
(2)人們大面積開挖沼澤中的泥炭,會導致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哪些?
(3)研究表明,濕地比傳統意義的綠化更具有環境效益。目前許多城市在加強人工濕地建設,試分析人工濕地對城市生態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經緯線簡示圖,其中X地位于大陸東海岸,Y地位于大陸西海岸。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X、Y兩地描述正確的是( )
A. 南半球太平洋兩岸 B. 南半球澳大利亞兩岸
C. 北半球亞歐大陸兩岸 D. 北半球太平洋兩岸
【2】下列各地位于X地所在國的是( )
A. 阿爾卑斯山 B. 五大湖 C. 亞馬遜雨林 D. 青藏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示意某日兩地太陽高度變化,甲地位于30°N。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乙地緯度為
A. 20°S B. 20°N C. 40°S D. 40°N
【2】若未來一周內,R點高度逐漸降低,則
A. S點高度降低 B. Q點向右移動
C. T點向左移動 D. Q、T間距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玫瑰原產于我國,系溫帶樹種,耐寒、耐旱、喜光,適應性較強,種植比較普遍,產量較大,現已引種世界各地。海拔高、緯度低的肯尼亞、哥倫比亞及我國云南并列為全球三大最適宜生長的地區,又以我國出產的玫瑰花營養價值最高。我國古代就有用玫瑰花制醬、釀酒、窨茶的傳統,近年來,玫瑰花深加工產品需求連年攀升。歐洲國家大量進口中國玫瑰用于深加工。特別是用玫瑰花提煉的香精和玫瑰油(“液體黃金”),在世界市場上供不應求。
肯尼亞奈瓦沙湖(如下圖)盛產鱸魚和非洲鯽魚,北緣有大片紙莎草沼澤。湖畔是著名的玫瑰產地,所產玫瑰花頭大、花枝長且直、品種多、色彩鮮艷,瓶插時間久,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隨著肯尼亞直飛其他國家航線的增加,我國從肯尼亞進口玫瑰的訂單式銷售量逐年增加。
(1)從氣候和水源分析,我國云南與肯尼亞玫瑰種植共同的區位優勢。
(2)我國進口肯尼亞的玫瑰多采用訂單式銷售,試說明原因。
(3)試分析我國種植的玫瑰多用于玫瑰深加工的原因。
(4)推測在奈瓦沙湖畔擴大玫瑰種植規模可能帶來的環境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