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讀美國農業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①附近農業生產的主要類型是 ( )
A. 乳畜業 B. 商品谷物農業 C. 水稻種植業 D. 密集型農業
【2】圖中帶標號的四個地區,主要糧食作物和農業地域類型與我國松嫩平原大體相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甲城市人口增長率曲線圖(a)和乙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隨時間變化曲線圖(b)回答下面小題。
【1】甲城市人口呈現正增長開始于( )
A. ①時期 B. ②時期 C. ③時期 D. ④時期
【2】如果只考慮人口自然增長,關于乙地區人口數量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①時期人口數量比③時期多 B. ③時期人口數量達最大值
C. ②時期人口數量達最大值 D. ④時期人口數量達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某地區城市分布圖”、“甲城市地租等值線幣意圖”(圖甲)以及“甲城市某區域日均地鐵分時段客運量統計圖”(圖乙),回答下面小題。
【1】圖甲中所示地區( )
A. 城市共有三個等級 B. 甲城市服務范圍比乙城市大
C. 城市等級越高,數日越多 D. 乙、丙城市服務功能相同
【2】關于圖甲中甲城市地租水平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a<b B. b<c C. b<d D. c>d
【3】圖乙反映的最有可能是甲城市( )
A. a以內的區域 B. ab間的區域 C. be間的區域 D. c以外的區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甲、乙(德國魯爾區)兩圖,據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兩工業區發展工業的共同優勢是
①地理位置優越 ②煤炭資源豐富
③水陸交通便利 ④水力資源豐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勞動力素質高 ⑥農業發達,著名的“魚米之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2】甲、乙兩地的鋼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三廢”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下面不屬于其影響的是( )
A. 酸雨 B. 水污染 C. 全球變暖 D. 臭氧層空洞
【3】圖示兩工業區內鋼鐵工業發達,其鋼鐵工業發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
A. 鐵礦資源缺乏 B. 勞動力短缺 C. 科技水平較低 D. 市場狹小
【4】導致圖乙中所示區域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產結構太復雜②新技術革命的沖擊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世界性鋼鐵過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圖,完成下列小題。
【1】甲圖是某種農業活動形式的示意圖。該農業活動最可能出現在乙圖中的( )
A. a處
B. b處
C. c處
D. d處
【2】該國西南部成為全國水果基地的有利條件是( )
①地處亞熱帶,熱量較充足 ②瀕臨海洋,全年降水豐富 ③光照充足,尤其是夏季,高溫干燥,多晴天 ④勞動力豐富且廉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俄羅斯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圖和澳大利亞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面小題。
(1)自然地理環境由氣候、地形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構成,俄羅斯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圖中圖例甲、乙、丙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 )
A.氣候類型
B.地形
C.降水量
D.土壤
(2)根據澳大利亞年降水量分布圖,下列關于澳大利亞降水量分布規律及成因敘述錯誤的是( )
A.降水量從東向西遞減
B.東西兩岸降水差異較大
C.東岸因受東南信風及暖流的影響,降水多
D.北部降水有季節變化
(3)俄羅斯與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共同點是( )
A.兩國均大力發展重工業
B.兩國草地面積廣闊,都大力發展乳畜業
C.兩國工業體系完備,工業發達
D.旅游業是兩國的經濟支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長三角”經濟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土地面積約占全國的1%,人口約占全國5.8%。目前被列入“長三角”城市群的共有16座城市,成為中國第一大城市群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材料二 規劃建設中的“西三角經濟區”將重慶、成都與西安三大城市整合起來,突破秦嶺屏障,使成渝經濟帶和關中經濟帶貫通,將打造成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區之后的我國經濟第四增長極,這也是深化西部大開發的必由之路。
材料三 圖甲為“長三角”城市分布圖;圖乙為中國局部區域圖,陰影部分為“西三角經濟區”。
(1)“西三角”中西安到成都的直線距離僅為600千米,但氣候特征差異卻非常大。
(1)指出西安和成都1月的氣溫差異,并分析原因。
(2)描述“長三角”主要城市的空間分布特點。
(3)分析影響“長三角”城市群形成的社會經濟條件。
(4)與“長三角”經濟區相比,規劃建設中的“西三角”經濟區有哪些優勢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2015年2月14日《新聞聯播》春運報道引入的““百度遷徙”我國部分地區春運期間人口流動路徑示意圖,光線強弱則代表人口遷徙的數量,光線越亮,人口遷徙的數量越大。據圖回答下列各題。
【1】近年春節節前,大量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是( )
A. 快捷便利的交通 B. 改革開放的政策
C. 迅速發展的經濟 D. 傳統的家庭文化
【2】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科技發展水平 B. 自然資源
C. 對外開放程度 D. 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