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圖為2015年2月14日《新聞聯播》春運報道引入的““百度遷徙”我國部分地區春運期間人口流動路徑示意圖,光線強弱則代表人口遷徙的數量,光線越亮,人口遷徙的數量越大。據圖回答下列各題。
【1】近年春節節前,大量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是( )
A. 快捷便利的交通 B. 改革開放的政策
C. 迅速發展的經濟 D. 傳統的家庭文化
【2】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科技發展水平 B. 自然資源
C. 對外開放程度 D. 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
【答案】
【1】D
【2】B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近年春節節前,大量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傳統的家庭文化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要求外出兒女盡量回家和父母團聚過年。故答案選D項。
【2】本題主要考查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資源因素、科學技術因素、對外開放程度、綜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一個地方的環境人口容量,與自然資源擁有量成正向關系,與科學技術水平成正向關系,與地區居民的綜合生活水平成反向關系。定義中有基本明確表示,一個地區的合理人口容量,不僅僅取決于本地的自然資源,還與本地獲得外來資源的能力有關。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故A、C、D三項錯誤,B項為正確選項。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美國農業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①附近農業生產的主要類型是 ( )
A. 乳畜業 B. 商品谷物農業 C. 水稻種植業 D. 密集型農業
【2】圖中帶標號的四個地區,主要糧食作物和農業地域類型與我國松嫩平原大體相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自轉速度隨緯度變化圖(甲)和地球公轉速度變化圖(乙),回答下面小題。
(1)甲圖M點的緯度、乙圖N點的月份分別是( )
A.30°、1月份
B.60°、1月份
C.60°、7月份
D.30°、7月份
(2)當地球公轉速度為N時( )
A.北極附近出現了極光
B.非洲大草原一片蔥綠
C.松花江河畔銀裝素裹
D.開普敦處于雨季
(3)若某城市與M點同緯度,則其所在國家可能是( )
①俄羅斯 ②日本 ③加拿大 ④南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西北半干旱區某牧場草場載畜量和實際放牧量變化曲線示意圖。草場載畜量指在適度利用的原則下,一定的草地面積,一定的利用時期內,能夠維持草地良性生態循環并保證家畜正常生長發育、繁殖的情況下,能飼養家畜的最大數量。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950—1975年間,草場載畜量發生波動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地形 B. 氣候 C. 市場 D. 放牧
【2】該牧場“人地關系”嚴重對立的年代及原因組合正確的是( )。
A. 20世紀60年代——降水偏少 B. 20世紀80年代——過度放牧
C. 20世紀90年代——牲畜太少 D. 21世紀初以來——氣候變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導致圖中雨雪分界線在甲、乙兩處發生彎曲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大氣環流
C.緯度
D.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2)下列對甲、乙兩地天氣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兩地風向均為偏南風,
甲地風力較強 ④甲、乙兩地風向均為偏北風,乙地風力較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烴源巖指的是富含有機質、可大量生成與排出油氣的巖石,該巖石形成于有機質能大量繁殖和保存的環境。下圖為我國柴達木盆地部分地區烴源巖沉積厚度等值線圖(單位:米)。據圖回答下列各題。
【1】【1】按等值線呈現規律,圖中相關推算,不當的是( )
A. ①環線取值可能為400米 B. ②地取值可能為250米
C. ③線取值可能為400米 D. 西北M——N邊緣,沉積物厚度差可達550米
【2】【2】在烴源巖物質的沉積時代,甲乙沿線可能是( )
A. 脊地 B. 谷地
C. 陡崖 D. 鞍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為“循環經濟模式圖”回答問題。
下列行為,能較好體現“循環經濟”的是
①加強對產品生命周期的環境監管②消費者選用具有環保標識的產品
③生產企業減少商品的過度包裝 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燒發電、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營村的生產模式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