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人口大國。2005年1月6日我國第13億個公民在北京出生。1991年中國科學院發表報告《中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人口承載力研究》,主張我國人口承載量最高應控制在16億左右。
表一 某地區未來環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費量
耕地(公頃) | 森林面積(公頃) | 淡水(立方米) |
0.1 | 0.1 | 2 000 |
表二 某地區現有資源總量
人口(萬) | 面積 (平方千米) | 耕地 (公頃) | 森林面積 (公頃) | 年徑流總量 (有效)(立方米) |
8 200 | 16萬 | 920萬 | 800萬 | 2 200億 |
根據該地區人口發展趨勢,預計20年后該地區人口將達到1億,進入人口的高峰期。同時,現有耕地因建設用地和退耕還林預計將減少133萬公頃,新增荒山造林面積約533萬公頃。
(1)目前該地區環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未來20年該地區環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解決問題的途徑是什么?
(2)有人說,我國是人口大國,必然是人才強國,也必然對經濟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請你談談對這一觀點的認識。
解析:從表中數據可看出森林人均量低于最低標準,故是當前最主要的限制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城市建設都將會大量占用耕地,使耕地人均量有可能低于最低標準;解決措施一要少占耕地,二是提高單產、解決糧食問題,三還要有計劃的控制人口增長。人口多少與人才強弱沒有必然聯系。
答案:(1)森林 耕地 在城市、交通建設中盡量節約用地,少占耕地,積極開發宜農荒地;加大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單位面積產量;控制人口數量。
(2)我國是人口大國,但未必是人才強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但勞動力要成為人才需要通過發展我國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質來實現。
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之一。但人口多也會帶來資源緊張、就業壓力大、社會不穩定等問題。只有發展經濟、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結構優化,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才能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作為經濟大省的江蘇,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都比較迅速。結合所給材料回答問
題。
(1)結合下圖,分析江蘇省城市化進程的主要特點。
(2)結合下表,描述江蘇不同地區城市化水平的差異,并分析造成該差異的因素包
括哪些方面。
江蘇不同地區城鎮人口比重構成比較
| 城鎮人口比重(%) | |
2000年 | 2005年 | |
蘇南地區 | 59.6 | 67.0 |
蘇中地區 | 37.7 | 46.3 |
蘇北地區 | 31.2 | 39.5 |
(3)江蘇省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面臨資源環境的雙重約束,請分析說明原因。
(4)[多選]下列實現該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措施,正確的為( )
A.蘇南、蘇中和蘇北應加強協作,實現共同發展
B.蘇南地區應大力發展農業,穩定國民經濟基礎
C.蘇中地區要加強淮河流域區域開發
D.蘇北地區要積極發展工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