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 說明 |
地理位置 | 深處大陸內部,和外界交流渠道少 |
環境特征 | 地質:多斷層、地熱、且巖石脆弱 地形:山區和高原 氣候:夏季多暴雨、冬季多暴雪、氣候嚴寒 生態:各種原始狀態的生物群落 |
成本 | 長度約為2080千米,估算建設成本約合近百億美元 |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南通市小海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模擬地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寧啟鐵路位于江蘇省中部,它西起南京,經揚州、泰州、海安,再經南通、海門至啟東,全長約351公里。目前,寧啟鐵路復線及電氣化改造項目已基本成型,工程完成后,運速將大大提升,列車時速有望提高到200公里以上,屆時,南京至南通僅需一個半小時,寧啟鐵路將成為江北第一條城際客運鐵路。回答問題。
【小題1】對寧啟鐵路的區位選擇具有決定影響的因素是
A.氣候條件 | B.地形條件 | C.人口和城市分布 | D.礦產資源分布 |
A.水源供應不足 | B.戰爭迫使人口遷移 |
C.政治中心的轉移 | D.交通運輸條件變化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江蘇省南通市高一下學期期末模擬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寧啟鐵路位于江蘇省中部,它西起南京,經揚州、泰州、海安,再經南通、海門至啟東,全長約351公里。目前,寧啟鐵路復線及電氣化改造項目已基本成型,工程完成后,運速將大大提升,列車時速有望提高到200公里以上,屆時,南京至南通僅需一個半小時,寧啟鐵路將成為江北第一條城際客運鐵路。回答問題。
1.對寧啟鐵路的區位選擇具有決定影響的因素是
A.氣候條件 B.地形條件 C.人口和城市分布 D.礦產資源分布
2.寧啟鐵路的開通,圓了揚州人的“火車夢”,結束了揚州沒有鐵路的歷史。揚州歷史上曾經有很長一段時期是我國商業貿易最繁榮的城市,后來逐漸蕭條的原因是
A.水源供應不足 B.戰爭迫使人口遷移
C.政治中心的轉移 D.交通運輸條件變化
3.寧啟鐵路沿途主要經過蘇北平原南部,蘇北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糧倉”。《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2月公布了十大“新天府”評選結果,寧夏平原、三江平原、蘇北平原等十個地區被評為“十大新天府”。與三江平原相比,蘇北平原糧食生產的優勢條件是
①水熱資源豐富 ②復種指數較高
③糧食商品率高 ④耕地面積廣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讀下列材料和圖,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4年7月20日電中國北極考察站首批隊員20日從北京啟程,前往挪威斯瓦爾巴群島(原名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開展科學考察中國北極考察站―黃河站(位于北緯78°55′、東經11°56′的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中國在20世紀20年代簽署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為中國在群島建站創造了可能,這一條約規定,各個簽約國均有權在群島上進行考察和開發活動,目前有18個國家在此建立了科學考察站。
材料二 1920年2月9日,英因、美國、丹麥、挪威、瑞典、法國、意大利、荷蘭及日本等18個國家,經過繁忙的穿梭外交,在巴黎簽訂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行政狀態條約,即“斯瓦爾巴德條約”。1925年,中國,前蘇聯、德國、芬蘭、西班牙等33個國家也參加了該條約,成為《斯瓦爾巴德條約》的協約國。
材料三 島上多崎嶇山脈,最高點為海拔1713米的牛頓峰。煤、磷灰石等儲量豐富。植被主要是巖高蘭和云莓。島上建有3個國家公園,3個自然保護區,15個鳥禁獵區,3個植物保護區。目前島上居民約為2400人,人口年自然增長率為―3.55%。
(1)當“雪龍號”科考船到達斯瓦巴群島的海港時,五星紅旗飄向 方向。
(2)圖中的比例尺約為 (數字式),海域①的名稱是 ,“黃河站”離北極點的最短距離約為 千米,考察站的氣候類型是 。
(3)斯瓦爾巴群島的對外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是 和 從材料三中看,斯瓦爾巴群島上的經濟以是 業和 業為主,該群島的西部比東部的年平均氣溫高的原因是 。島上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來看,其人口再生產類型是 型。
(4)中國科考隊員在斯瓦爾群島海域發現了不少通常生活在法國和美國東海岸的溫暖海域的海洋生物―“藍貽貝”,和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因紐特人首次看到了知更鳥;獵人行走在海面的冰層上,會發生因冰太薄而掉下去的事件一樣,這個/發現反映出了什么環境問題? 。也說明生物對地理環境有明顯的 作用。
(5)斯瓦爾巴群島上煤的蘊藏量并不豐厚,將煤運到歐洲大陸的距離又很遠,在這里采煤其實是得不償失的。可是煤炭的開采并未停止,原因是
A.極地附近的煤炭有很大的科研價值
B.是出于政治上的考慮,也行使對群島的主權
C.雖然利潤不大,但不開采是對資源的嚴重浪費
D.挪威本土氣候寒冷,對煤炭的需求量很大
(6)材料一中的考察隊員到達斯瓦爾群島上時,以下敘述最不可信的是
A.考察隊員看到直升機正在轟走朗伊爾城附近的北極熊等兇猛動物,以防它們傷害居民
B.當天夜晚考察隊員看到絢麗多姿的北極光
C.島上的生活垃圾都要運往挪威本土,以保護斯瓦爾群島的生態環境
D.“黃河站”的正午太陽高度正在不斷減小
(7)中國北極科考隊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是“北極斯瓦爾巴德地區與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系統對比研究”(如“較大面積的冰雪表面,眾多的內陸湖泊,高海拔、高緯度的植物分布,等等”)。斯瓦爾馬德群島有“北極地區中的綠洲”之稱,而雅魯藏江大峽谷的熱帶風光一直延伸到北緯30°的大拐彎處,分析這兩種現象產生的原因?
(8)北極和亞北極地區的海洋與海冰系統、氣候系統的變化對影響我國的災害性冷空氣活動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北極地區的空間環境擾動會影響到空間天氣,并直接影響到我國航天器的應用,北極地區同時也是我國極端生物研發的理想場所。中國北極考察站―黃河站的建立正是為了研究北極的氣候和環境變化對我國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但考察站卻不建立在研究效果更好的北極點附近,卻建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交通運輸業是聯系國民經濟各部門以及生產與消費、城市與農村的紐帶,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行”部門。
材料一:山東省主要鐵路、工業分布圖
材料二:濟寧因河興商,“居運道之中”,不僅成為“水陸交匯,南北沖要之區”和“控引江淮咽喉”地帶,同時又成為漕河管理中心和魯西南政治、經濟中心。元明清三朝都把治運最高機構設在濟寧,各級各類治運司運以及行政監察機構比比皆是,不可勝記。在重點整治濟寧河段的同時,負責對運河全線進行整治和督理。到明代中葉,濟寧就已發展成一個“車馬臨四達之衢,商賈集五都之市”的繁榮商業城市。經明至清,商業已臻鼎盛。運河兩岸行棧店鋪林立,各地商賈云集,百業興盛,市場繁榮,年營業額高達白銀億元以上,市場輻射達周圍地區近百縣,成為明清時期全國著名的33座工商業大城市之一。
《大明會典·鈔法》載:“(宣德)四年,令順天(北京)、應天(南京)、蘇州、揚州……山東濟南、濟寧、德州、臨清……共三十三府州縣,市鎮店肆門攤稅加五倍……”。加之長期水源不足和黃河泛濫帶來的泥沙淤塞等不利因素,清末民初以來以濟寧為中心的以運河漕河為支撐的商業市鎮經濟日漸衰落。
材料三:發達的高速公路、快捷的鐵路運輸、現代化的港口群、異軍突起的內河航運是山東交通靚麗的名片。水運具有投資省、占地少、運能大、運價低、污染輕的優勢,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京杭大運河貫通山東省西部地區,兩岸區域擁有豐富的旅游與礦藏資源。“十一五”期間,山東省確立了建設京杭大運河山東段“經濟帶、文化帶、旅游帶、產業帶”的發展思路,計劃投入20億元,系統整治京杭大運河山東段主航道。實現京杭大運河的復航擴能。歷史上船舶滿河、商賈云集的運河繁榮有望再現。
回答:
(1)據材料一分析,為什么膠濟線一直是山東省客貨運輸壓力最大的鐵路線?
(2)有專家分析:山東省是中國的縮影,東、中、西經濟發展差異明顯。為了使全省經濟更加協調發展,近年來,西部許多地市紛紛采取優惠措施,吸引東部地區的企業到西部投資建廠,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如:坐落在菏澤定陶縣的藝達家紡由威海山東藝達集團出資興建;濰坊的晨鳴集團,投資1.5億元在菏澤鄄城建起了板材廠;煙臺魯花集團則在菏澤定陶建立了魯花食用油分公司……。根據所學地理知識,試簡要分析東部企業到西部建廠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