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7月12日我國即將進入“三伏天”伏期內易形成伏旱。貴州常有伏旱發生,與長江中下游相比,伏旱影響更重。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形成伏旱的原因是
A. 蒙古高壓控制 B. 西太平洋高壓控制 C. 西南季風影響 D. 印度高壓控制
【2】較長江中下游,貴州伏旱往往更重是因為
①水利設施不足 ②地表水下滲嚴重 ③地表蒸發量更大 ④臺風影響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貴州省利用水資源的開源措施正確的是
A. 修建水庫 B. 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C. 海水淡化 D. 大量開采地下水
【4】近幾十年來,黃河的入海年輸沙量不斷減少,目前已遠低于16億噸的歷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中上游水庫攔截泥沙量增多 B.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減輕
C. 黃河流域的暴雨次數減少 D. 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積量加大
【答案】
【1】B
【2】B
【3】A
【4】A
【解析】
【1】伏旱發生主要是西太平洋高壓控制西伸影響,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選B正確。
【2】貴州地處云貴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地形水下滲嚴重;較長江中下游,地區經濟落后、地形崎嶇,水利設施不足,抗災能力差;伏季氣溫高,蒸發量更大,加劇的旱災的影響;貴州地處內陸受臺風影響小。選B正確。
【3】貴州地下水進埋藏深,開發難度大;修筑水庫,把大氣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積起來;貴州遠離海洋,海水淡化不現實;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是節流措施。選A正確。
【4】近幾十年來,隨著黃河中上游水庫的建成使用,其攔截泥沙量不斷增加,使其入海的輸沙量不斷減少,是黃河輸沙量減少的主要原因。選A正確。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
濕地生態旅游是指旅游者以濕地作為觀光、游覽、研究對象,觀察濕地的景觀、物種、生境和生態系統等,并維持濕地自然原貌的旅游活動。巴西西部的潘塔納爾沼澤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濕地,世界自然遺產,孕育著3500種植物和1000多種動物,美洲鱷、美洲豹、藍紫金剛鸚鵡等都是瀕危物種。然而近些年來科學家發現,由于大豆種植業和養牛業的快速發展,沼澤面積日益減少,如果不及時加以保護,45年以后這塊世界上最大的濕地將在地球上消失。
請指出該地旅游資源的價值,提出保護該旅游資源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7年1月,正處于特朗普要求重建“美國制造”的關口,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宣布討論富士康在美建夏普電視機的液晶面板廠事宜,并考慮在美國國內“自產自銷”,而非將美國建成世界規模的供應鏈。但富士康的蘋果生產線卻留在中國。在制造成本方面,中國(長三角地區)相對于美國的優勢已縮小到1%。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影響富士康電視機液晶面板廠在美國擴張的主要因素是
A. 政策 B. 交通 C. 技術 D. 勞動力
【2】相較于美國,富士康蘋果生產線仍留在中國的優勢在于
A. 立體交通更便利 B. 內部交易成本較低
C. 政策支持力度大 D. 科技力量更雄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資源是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聯合國將2003年定為“世界淡水年”。讀“江蘇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水資源利用情況對比表”,回答:
省級 行政區 | 人均用水量(m3/人·年) | 人均生活用水量(m3/人·年) | 人均生產用水量(m3/人·年) | 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m3/畝·年) | 萬元GDP用水量(m3/萬元) |
江蘇 | 610 | 70 | 540 | 446 | 570 |
寧夏 | 1780 | 26 | 1754 | 1352 | 4000 |
(1)兩省區在水資源利用結構上有哪些差異?
(2)簡要分析寧夏的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比江蘇多的自然和人為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通常情況下,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劃分是對東部季風區的劃分。無論是自然條件,還是社會經濟條件,南方與北方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1】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 )
A.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 B. 天山—陰山一線
C. 南嶺山脈一線 D. 秦嶺—淮河一線
【2】關于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自然條件差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南方地區平原面積廣闊;北方地區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
B. 與北方地區相比,南方地區水熱資源豐富
C. 北方地區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南方地區以熱帶雨林為主
D. 與北方地區相比,南方地區的土壤更加肥沃
【3】我國南方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限制性條件是( )
A. 水資源不足,水土流失嚴重
B. 生物資源單一,復種指數低
C. 洪澇災害頻繁,山地丘陵區地表較破碎,水土流失嚴重
D. 氣候干旱,降水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100多年來,全球平均氣溫經歷了冷—暖—冷—暖的波動,總體上氣溫呈上升趨勢。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明顯增加。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全球氣溫升高可能對我國造成的影響是
A. 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大 B. 北方冬季取暖時間縮短
C. 我國極端天氣出現頻率減少 D. 東北平原蒸發量小
【2】為減輕因二氧化碳濃度增大而導致的氣候變化的危害,各國政府應
A. 改變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的比例
B. 遵守國際公約,不準使用汽車
C. 減少煤炭的使用量,降低能源污染稅費
D. 擴大耕地面積,培育新的農作物品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中國是釀造古國。茅臺釀酒歷史在司馬遷《史記》中就有記載。茅臺鎮位于貴州高原赤水河谷東岸,海拔400多米;冬暖夏涼,高溫、高濕,少雨少風,夏日持續35~39℃的高溫期長達5個月。茅臺鎮其巖層由紫色砂頁巖、礫巖組成,周圍區域發育著酸堿適度的紫色鈣質土壤,蘊涵大量微量元素,全國稀少;赤水河源頭、兩岸均為海拔超千米的山地;流經巖層和土壤的地表水、地下水匯入赤水河中。
茅臺酒生產過程中以當地種植的糯性高粱作為原料。相比其他地區的高粱,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薄,單寧和支鏈淀粉含量高。
茅臺酒的生產工藝獨特。開放式自然發酵,嚴格按季節生產。整個過程順應時令,是人類利用微生物的成功典范。端午踩曲,重陽投料,剩余為發酵取酒時間,周期為一年。其獨特工藝有兩次投料、固態發酵、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等特點。
高溫制曲以小麥為原料,由此而部分形成產香、產酒功能菌和香氣、香味的前驅物質。茅臺酒曲不僅是糖化發酵劑,也是釀酒原料。有別于其他曲種的制作,開放式制曲最大限度地網絡了環境中的微生物,以增加大曲培養過程中微生物的總量。制曲溫度可高達63℃,高于其他名白酒10~15℃,最終形成以耐高溫細菌的微生物體系,幾乎無酵母菌,糖化力低。
高溫堆積發酵是核心工藝。糟醅(加工后的高粱)充分利用環境微生物進行“二次制曲”,堆積發酵溫度高達53℃。工藝采用開放式涼堂堆積發酵與封閉式入窖窖內發酵相結合。但開放式涼堂堆積發酵是有氧環境,如果溫度過高、高營養,會導致生酸幅度過大,對釀酒極為不利。堆積過程中,酵母菌數明顯增多,而且參與發酵的微生物體系與大曲發酵的微生物體系差異較大,微生物在消長過程中相互利用,并利用特殊芳香物,產生氨基酸等營養物。
獨特而長期釀酒生產工藝及其對當地微生物的自然馴化、篩選,無法復制的天然,使得茅臺酒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和、回味悠長。巨大的經濟價值、社會效應以及不可復制的釀酒區域性,使得上千酒廠在茅臺鎮集聚,茅臺鎮又有“中國第一酒鎮”的美譽。
(1)說明茅臺酒產地地形對當地氣候特點的影響。
(2)分析茅臺酒釀制過程中所需的微生物豐富而且獨特的原因。
(3)推測茅臺酒生產選在重陽節投料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第六產業”是指不僅種植農作物(第一產業),且從事農產品加工(第二產業)與銷售農產品(第三產業),以獲得更多的增值,同時將第二、三產業相加正好等于六,故名“第六產業”。上海市松江泖港鎮成功打造“花花世界”的菊花生產基地,每畝每年的綜合產值達數十萬元。他們在農業發展中堅持一、二、三產業整合發展,形成了菊花種植、菊花食品和藥材加工、游客觀賞體驗等于一體的現代化生產基地。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發展“第六產業”能顯著
A. 擴大農產品出口 B. 提高機械化水平
C. 增加農民收入 D. 提升產品附加值
【2】“花花世界”的成功對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啟示是
A. 促進農業向多元化發展 B. 大面積減少糧食種植
C. 提高農產品的銷售價格 D. 推進農業生產區域化和專業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