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同一自然帶氣候條件可能不同;同一氣候區由于內部的差異性,也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帶。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氣候類型中發育了兩種自然帶的是
A. 地中海氣候 B. 溫帶海洋性氣候
C. 溫帶大陸性氣候 D. 熱帶草原氣候
【2】同一自然帶分布區包括兩種氣候類型的是
A. 苔原帶 B.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C. 溫帶草原帶 D.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印度“硅谷”班加羅爾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興建,迄今,在印度“硅谷”創立的高科技企業達4 500家,其中1 000多家有外資參與。據報道,1997~2005年,印度軟件出口額從16.5億美元猛增到23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9.5%。班加羅爾已成為全球重要的信息科技中心。
材料二 目前一個爭相建立中國“硅谷”(包括“光谷”)的熱潮正在全國掀起,北京、深圳、廣州、武漢、合肥、西安等十多個城市已經先后提出在今后幾年內建成“中國硅谷”“華中硅谷”“西部硅谷”等目標,并有針對性地采取了政策傾斜、加大科技投入等一系列措施。
(1)班加羅爾成為印度高科技工業區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2)與北京相比,從區域位置角度分析深圳建設“硅谷”的優勢。
(3)我國“硅谷”要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我國的大學、科研機構、政府、企業應承擔哪些職責?
(4)你贊成爭相建立“硅谷”的做法嗎?請說明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10分)
茶花古道是以茶、馬為主要商品,以馬幫為主要運輸方式的古代商道。該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區,沿途穿越高山、峽谷、密林。暑期一群旅游愛好者計劃沿茶馬古道,靠站徒步古道游,體驗馬幫文化。
從文化體驗角度,指出他們應做的前期準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
象山縣位于浙江象山半島東部,沿海灘涂面積大,但受大米草(白鵝喜愛的食物)入侵嚴重,生物單一。該縣傳統白鵝多散養于水庫與河流,易發疫病,養鵝過程投放飼料藥物等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為治理養殖污染,該縣白鵝養殖區集中遷至沿海灘涂,開展海水養鵝,白鵝疫病大為減少,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說明象山縣海水養鵝較傳統淡水散養,經濟和生態效益更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三江平原有中國面積最大的沼澤濕地,有“北大荒”之稱。經過多年開墾,“北大荒”已變成“北大倉”。據此回答下面小題。
【1】濕地的主要生態功能是
①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環境質量 ②消納一切來自自然和人為的污染
③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 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蓄洪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目前國家已下令停止圍墾三江平原的沼澤荒地,其主要原因是
A. 糧食大量過剩 B. 保護濕地,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C. 勞動力缺乏 D. 轉向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的開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青島嶗山區位于山東半島南部的黃海之濱,是中國種植茶葉的最北界。1957年在其山區進行“南茶北引”移植試驗,成活率較低。由于種植技術不普及,1990年嶗山茶種植面積僅60公頃左右。1997年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后,種植面積達800公頃。完成下面小題。
【1】移植試驗初期成活率較低的自然原因是
A. 雨澇多發 B. 凍害嚴重 C. 氣候干旱 D. 土壤鹽堿化嚴重
【2】1997年后嶗山茶種植面積顯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①市場需求增大 ②政府扶持力度增大 ③種植技術提高 ④交通條件改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沼澤”作為一個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沼澤”濕地意義重大。據此完成下列問題。
【1】中國面積最大的沼澤區是()
A. 松嫩平原 B. 三江平原 C. 松遼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2】下列關于東北沼澤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沼澤是生態系統②沼澤是蓄水池,也是水地 ③沼澤可緩和氣溫的日變化、年變化④應有計劃地開發利用東北沼澤,以擴大耕地面積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瓦盧為南太平洋島國。資源匱乏,土地貧瘠,只有少數植物可以生長,幾乎沒有天然資源。由于地勢極低,近年來持續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嚴重威脅著圖瓦盧,使這個國家面臨國土沉入海底的危險。2001年11月圖瓦盧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該國居民將逐步撤離,舉國遷移至新西蘭。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圖瓦盧人口合理容量
A. 是該國可供養的最大人口數 B. 總是小于環境承載力
C. 與環境承載力相同 D. 總是大于環境承載力
【2】圖瓦盧舉國遷移到新西蘭的主要原因是
A. 社會文化因素變化 B. 政治因素變化
C. 生態環境因素變化 D. 經濟因素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資源詛咒”多指與礦業資源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是經濟發展的詛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數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比那些資源稀缺的國家增長的更慢。經濟學家將原因歸結為貿易備件的惡化、荷蘭病(北海石油依賴癥)或人力資本的投資不足等,主要由對某種相對豐富的資源的過分依賴導致。在全球經濟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等資源型國家仍在艱難地探索轉型道路,以破解資源依賴引發的國內經濟社會問題。回答下面小題。
【1】推斷巴西、南非、沙特“資源詛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資源過度開采加劇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 B. 經濟結構缺陷導致發展動力不足
C. 有足夠資金投資于人力資源和技術 D. 資源開發成本較高,國際競爭力弱
【2】破解“資源詛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A. 進行產業轉型,加大教育投入 B. 擴大資源生產規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C. 優化生態環境建設,防止污染 D. 保護本國資源,從國外進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