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礦山地質災害是人類在采礦過程中發生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滑坡和崩塌等災害。礦產開采方式、礦區地質地貌、降水特征、地表植被覆蓋率等因素與礦山地質災害發生直接關聯。下圖為我國兩省礦山地質災害分布圖,其中甲省盛產煤炭,乙省盛產有色金屬,兩省礦產露天開采比例不高。據此回答下列各題。
(1)甲省、乙省的名稱分別是( )
A.陜西省、貴州省
B.陜西省、福建省
C.山西省、江西省
D.山西省、湖南省
(2)甲省西部①區、乙省西部④區均有分布的礦山地質災害是( )
A.崩塌、泥石流
B.滑坡、地面塌陷
C.崩塌、泥石流
D.地裂縫、地面塌陷
(3)據材料可知,甲、乙兩省以地面塌陷、地裂縫居多的共同原因是( )
A.耕地占比大,地表植被稀疏
B.位于我國二,三級地形階梯之間
C.礦產開發以地下采掘為主
D.降水量集中,土壤侵蝕強
(4)關于兩省礦山泥石流災害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乙省礦山泥石流災害較甲省多發
B.乙省較甲省緯度低,熱量充足
C.乙省較甲省降水量大,持續時間長
D.乙省西部為山地,地形起伏大
【答案】
(1)D
(2)A
(3)C
(4)B
【解析】(1)根據兩省輪廓,結合材料中提到的兩省分別盛產煤炭和有色金屬礦可判斷出兩省分別為山西省和湖南省。
(2)結合圖例可以看出,兩省兩個區域都有的礦山地質災害時崩塌和泥石流。
(3)“耕地占比大,地表植被稀疏”、“位于我國二、三級地形階梯之間”、“降水量集中,土壤侵蝕強”均和“以地面塌陷、地裂縫居多”無關;兩省均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資源開采均以地下采掘為主,因此易造成地面塌陷、地裂縫。
(4)結合圖例,從圖中可以看出,乙省泥石流災害范圍廣,A說法正確;和甲省相比,乙省緯度較低,熱量較充足,但是熱量條件和泥石流無關,B說法錯誤;乙省位于我國南方地區,雨季持續時間長,降水量大,更易造成泥石流,C說法正確;乙省西部為山地,地勢起伏大,易發生泥石流,D說法正確。
所以答案是:(1)D(2)A(3)C(4)B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澳大利亞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澳大利亞大陸的地形特征是
A.西部山地、中部平原、東部高原 B.西部高原、中部盆地、東部山地
C.中部高,四周低 D.南部低,北部高
【2】甲、乙河流分別注入
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印度洋和太平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印度洋和大西洋
【3】丙河流
A.發源丁湖泊 B.徑流量季節變化小
C.以地下水補給為主 D.為季節性河流
【4】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的礦產是
A.石油和天然氣 B.煤炭和鐵礦
C.銅礦和鋁土礦 D.磷礦和錳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地球公轉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在圖上標出地球公轉方向。
(2)圖中A為北半球的 (節氣),D為北半球的 (節氣)。地球公轉速度在___(填字母)處較快。
(3)當南北極圈正午太陽高度角相等時,地球位置可能在___(填字母)處。這時漠河、北京、上海、海口四城市晝夜長短狀況是________,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的是____。
(4)當北極圈內全部為極晝現象時,地球大約位于___(字母)點附近。
(5)地球公轉在____段時,南極圈內極晝現象范圍逐漸擴大;在___段時,我國各地晝長于夜,且晝逐漸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南方某城市總體規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例中的數碼分別代表( )
A. ①—居住用地、②—工業用地、③—倉儲用地
B. ①—工業用地、②—居住用地、③—倉儲用地
C. ①—居住用地、②—倉儲用地、③—工業用地
D. ①—工業用地、②—倉儲用地、③—居住用地
【2】甲、乙、丙、丁四地中,適合開發為高級住宅區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年2月15日上午10時左右,太陽爆發了一次X2.2級耀斑(X為最高級別)。結合太陽大氣層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太陽黑子和耀斑( )
A. 都發生在①層 B. 分別發生在①層和②層
C. 都發生在②層 D. 分別發生在②層和③層
【2】此次太陽耀斑爆發給地球帶來的影響可能包括( )
A. 出現“磁暴”現象,使羅盤等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B. 許多地區的有線通信中斷
C. 我國上海地區上空出現極光
D. 美國遭颶風襲擊
【3】在太陽劇烈活動的時期人們可以采取的保護措施有( )
①盡量減少室外的活動、陉P閉所有大型發電設施
③關閉所有的通信設施、苓m當調控人造衛星的運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統計圖,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該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時期是
A. 20世紀初期 B. 20世紀40年代 C. 20世紀末期 D. 20世紀60年代
【2】該國在20世紀末期的人口增長模式表現為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D.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河南省自然災害種類多,影響面廣,尤以水旱災害最為頻繁。按水文、氣象特點把該省分為5個水旱災害區。讀1450-1979年河南省水文、氣象區水旱災害年數圖,回答問題。
(1)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災害空間分布特征。
(2)據圖可知,該省北部和南部基本上是以一線為界,分屬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北部和南部分別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和 , 北部比南部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更易發生水旱災害。
(3)一般來說,該省每逢大旱,就會伴有等次生災害發生。
(4)自然災害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作為誘因;二是要有遭到損害的人、財產、資源等作為的客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左圖為南美洲地形示意圖。
材料二:2014年,一種叫做“大氣阻塞”的風動現象改變了南美洲風的正常路徑。右圖為大氣運動受阻塞前后 “正常路徑與大氣阻塞路徑示意圖”。
(1)據圖說明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西部山脈的形成。
(2)圖中A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區,從位置、地形等角度分析其成成因。
(3)據圖分析當出現“大氣阻塞”的風動現象時,阻塞正常路徑的天氣系統是 , 分析該現象對巴西東南部和亞馬遜河上游地區天氣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