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工業布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大型現代化傳統工業發展緩慢
B.新的燃料、原料基地的出現
C.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D.現代化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013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世界工業布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型現代化傳統工業發展緩慢B
.新的燃料、原料基地的出現C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D
.現代化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下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歐洲及附近地區人口遷移方向示意圖(箭頭表示戰后主要移民路徑,圓圈內的區域為歐洲核心區)”。讀圖回答11~13題。
11.如圖所示,歐洲核心區主要分布于( )
A.中歐 B.南歐 C.西歐 D.東歐
12.如圖所示,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核心區向周圍的邊緣地區
B.由經濟落后區域向經濟發達區域
C.由周圍的邊緣地區向核心區
D.由經濟發達區域向經濟落后的區域
13.圖中能表示其他大洲移民遷移方向的是( )
A.由東南向西北和由南向北
B.由西南向東北和由南向北
C.由西北向東南和由東向西
D.由東南向西北和由西向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2014屆河南淇縣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世界經濟的“太平洋時代”是指( )
A.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 B.地理大發現之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 D.美國南北戰爭之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08年,世界糧食、能源、原料等價格大幅上漲,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閱讀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世界糧食價格走勢圖:
(1)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價格漲幅最大的糧食是 ,漲幅為 ;伴隨糧食價格的上漲,居民生活受到影響最大的地區是( )
A.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B.西歐
C.西亞 D.日本
(2)有專家認為,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是驅動世界糧食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試簡要說明理由。
(3)長江三角洲地區曾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但如今每年需從外地調入大量糧食,簡要分析原因。
材料二:全球三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危機(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當年12月宣布收匯石油標價權,并將其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價猛然上漲了兩倍多,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持續三年的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業化國家的經濟增長都明顯放慢。
(4)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為什么會發生?最主要影響是什么?
第三次危機(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國際經濟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應中斷,國際油價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點。美國、英國經濟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長率在1991年跌破2%。國際能源機構啟動了緊急計劃,每天將250萬桶的儲備原油投放市場,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也迅速增加產量,很快穩定了世界石油價格。
(5)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分析第三次危機后國際社會怎樣穩定世界石油價格.
材料三:從2007年年初以來,物價上漲似乎與我們的生活如影隨形。有專家指出此輪物價上漲與以往不一樣,有以下原因引起:①國際聯動。隨著我國經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主要資源性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不斷提高,國際上這些上游產品均以美元計價,美元貶值,價格上漲,會進一步傳導到我國的下游產品,推動了國內物價的上漲。②資金輸入。2008年前兩個月份,我國外匯儲備量超過1100億美元,高于2007年全年外匯儲備增量的1/4。③成本推動。隨著能源、原材料、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的提高,國內的土地價格、資金成本近年來都處于上漲趨勢。④需求轉換。一方面。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轉移的農村富裕勞動力成為了新增的消費者。另一方面,中國的整體需求處在升級換代,從典型的溫飽型在向享受型升級。
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6)結合材料三,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請你為政府解決當前面臨的物價上漲問題提出三條合理化建議。
(7)材料三中有關專家對此輪物價上漲原因的分析,蘊涵著哪些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