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有關環境人口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資源越豐富,能供養的人口數越多,環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發達,人們利用的資源越多,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費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資源越少,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會分配制度等因素,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兩種或兩種以上有比重差異且可以相混的流體,因比重差異而產生的流動,稱為“異重流”。讀“水庫異重流形成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
(1)關于水庫異重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珠江流域發生頻率高于黃河流域
B.到達大壩的異重流有利于水庫清淤
C.有助于漂浮污染物的凈化
D.三角洲泥沙來自于水庫環流
(2)下列情形不能形成異重流的是( )
A.大風吹拂湖面
B.河流入海
C.冷暖氣團相遇
D.寒暖流交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口遷移與其主要影響因素組合正確的是( )
A. 中國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社會文化因素
B. 圖瓦盧舉國搬遷新西蘭——生態因素
C. 美國人口由東北部向南部遷移——政治因素
D. 伊拉克難民逃離家園——經濟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1 我國是大豆的故鄉,世界上其他國家種植的大豆,大都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入:約2500年前傳入朝鮮,2000年前傳入日本,300年前在亞洲普及,1739年傳入法國,繼而在歐洲種植,美國1804年開始種植,20世紀,大豆種植擴展到非洲。東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國大豆的主要生產區。近年來,由于進口大豆的沖擊,豆價大幅下跌。
材料2 下表是東北大豆與美國大豆比較表(注:運輸費用以到達大連為例)。
材料3:讀下面兩圖
(1)描述我國東北地區河流的水文特征。
(2)從自然條件分析美國大豆主產區與東北大豆主產區共同的區位優勢。
(3)簡析造成東北大豆與美國大豆生產成本差異的主要原因。
(4)[雙選]由于受進口大豆的沖擊,我國東北大豆生產呈現萎縮之勢。你認為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東北大豆生產走出困境、重振雄風 ( )
A.改良品種,提高大豆品質 B.加大勞動力的投入,提高單產
C.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圖中歐洲主要地形特征。
(2)寫出亞洲與歐洲、歐洲與非洲的地理分界線。
(3)列舉環地中海地區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與A地區相比,B地區自然災害較少發生,分析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旅游地理】根據題文材料,完成下來要求。
哥斯達黎加位于中美洲,東臨加勒比海,西靠太平洋,這里擁有茂盛的原始雨林,90%的生物都生活棲息在樹上,旅游者想要體驗真正的熱帶雨林風光,就要到吊橋上走一走,才能領略其熱帶雨林特色和免遭有毒昆蟲和蛇類的襲擊。分析旅游者到熱帶雨林游覽要走吊橋的原因和需要注意的問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8月5日上午,“薪火相傳 再創輝煌”長征精神紅色旅游火炬傳遞全國首站火種采集儀式在新縣隆重舉行。“薪火相傳 再創輝煌”長征精神紅色旅游火炬傳遞活動是全國紅色旅游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80周年而舉辦的全國性紅色旅游宣傳活動,覆蓋全國15個省、26個縣市,設置火種采集點6個、火炬傳遞站20個。新縣是全國6個火種采集點的第1站。火炬傳遞活動從江西省瑞金市出發,途經12個省,最后到甘肅省華池縣會師。完成下面小題。
【1】上圖是某一“重點紅色旅游區”內的革命遺跡。根據圖片信息和所學知識判斷,圖中這一建筑所在的“重點紅色旅游區”應該是( )
A. 滬浙紅色旅游區
B. 湘贛閩紅色旅游區
C. 黔北黔西紅色旅游區
D. 陜甘寧紅色旅游區
【2】下面表格材料反映了( )
A. 旅游資源具有可創造性的特性
B. 地區接待能力影響客流量的多少
C. 旅游地的最優吸引半徑是有限的
D. 游覽價值的高低影響客源地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材料一:甲區域與乙區域為世界兩個區域示意圖。
材料二:近年來甲乙兩區域的主要河流因沿途蒸發、滲漏及大量灌溉,導致中下游流量持續減少,影響下游河口的自然生態環境。
材料三:甲區域C地和乙區域A、B兩地的氣候資料
(1)分別推測①、②兩河上游徑流量減少對河口海岸(湖岸)地貌的影響,并說明理由。
(2)描述C地的氣候特征。
(3)依據表格比較圖中A、B兩地降水特征的不同點及其原因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