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隨著緯度發生變化,導致熱量由赤道向兩極方向遞減.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與緯線平行,沿東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熱量帶:熱帶、溫帶、寒帶.植被、土壤等呈現出相應的變化,這就是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熱量條件是產生這種分異的基礎,水分條件對這種分異的產生也有重要影響.
陸地環境地域分異的形成,主要取決于水熱條件的地域組合.但是,某些地區因受海陸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響,往往表現出與上述規律不相吻合的現象.
解答 解:(1)讀理想大陸自然帶模式圖,圖中數碼所代表的陸地自然帶的名稱為①為熱帶雨林帶、②為熱帶草原帶、③為熱帶荒漠帶、④為亞寒帶針葉林帶、⑤為苔原帶、⑥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⑦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⑧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⑨為溫帶草原帶、⑩為溫帶荒漠帶.
(2)讀圖可知,反映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的陸地自然帶在低緯度的排序是①②③、在高緯度的排序是④⑤.
(3)讀圖可知,自然帶⑧、⑨、⑩的分布屬于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這種地域分異規律是以水分為基礎的,由于受海洋水汽影響的程度不同,從沿海向內陸,干濕度差異很大,所以自然景觀呈現出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的有規律的變化.在中緯度地區表現較為明顯.
(4)讀圖,①自然帶在大陸東部可以延伸到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原因是大陸東部受暖流的影響,且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5)讀圖可知,③自然帶在赤道以南呈南北狹長分布,是由于沿岸寒流的影響.
故答案為:(1)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亞寒帶針葉林帶、苔原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
(2)①②③、④⑤.
(3)從沿海向內陸;水分;海洋水汽;從沿海向內陸,干濕度差異很大;森林、草原、荒漠;中.
(4)大陸東部受暖流的影響,且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5)寒流.
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了自然帶的地帶性分異和非地帶性分異,解題的關鍵是從圖中獲取信息并調用相關知識進行解答.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996年之前,推動城市發展的動力主要是產業大規模集聚 | |
B. | 1997年之后,城市發展以逆城市化為主 | |
C. | 1996年之前,中小城市發展速度超過了大城市 | |
D. | 1997年之后,建成區的平均綠地面積在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同的傳感器 | B. | 不同的運載工具 | ||
C. | 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遙感儀器 | D. | 不同的電磁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