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東北黑土以其耕作層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最適宜耕作而聞名于世,也是很難再生的自然資源。經過近百年的開墾,耕作層的有機質流失嚴重,按現在的耕作強度和方式,黑土耕作層再過幾十年就有流失殆盡、成為不毛之地的危險。
材料二:東北地區地形圖
材料三:黑龍江和浙江人均耕地面積及糧食平均單產(2017年)
黑龍江 | 浙江 | |
人均耕地面積(畝/人) | 4.50 | 0.40 |
單位面積糧食產量(kg/畝) | 340 | 395 |
(1)針對東北黑土地肥力下降的狀況,簡述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2)分析黑龍江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低于浙江的主要原因。
(3)計算黑龍江和浙江兩省2017年的人均糧食產量(計算結果均保留為整數),依據計算結果分析說明黑龍江為代表的東北地區糧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1)①加強黑土培肥,增施有機肥,例如秸稈還田、草糧輪作、種植綠肥作物等;②植樹造林,加強對坡面、溝壑進行治理,達到保護土壤的目的。
(2)黑龍江緯度較浙江高,熱量不足,只能滿足一年一熟,浙江水熱充足,糧食作物一年兩熟;黑龍江人口密度較浙江低,投入生產要素少;黑龍江較浙江易受低溫、旱災影響,單產較低。
(3)黑龍江:1530kg/人浙江:158kg/人東北地區人均耕地多,人均糧食產量多,所以商品率高。
【解析】
本題考查東北農業的發展條件以及黑土培肥的措施等相關知識。
(1)東北黑土地開墾后土壤侵蝕嚴重,有機質含量下降,土壤理化性狀惡化。主要采取的措施:①實行“少耕深松、耕松結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注意加強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機肥,以提高黑土的肥力。②通過植樹造林,加強對坡面、溝壑進行治理等措施,以保持水土,達到保護黑土的目的。
(2)東北地區糧食單位面積產量低于浙江的主要原因是熱量不足,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單產較低。①復種指數低;②耕作粗放,投入低;③春旱秋澇,低溫凍害等自然災害頻繁。
(3)黑龍江人均糧食產量:單位面積糧食產量340 kg乘以人均耕地面積4.50畝,得出1530kg/人,浙江人均糧食產量:單位面積糧食產量395kg乘以人均耕地面積0.40畝,得出158kg/人。由數據可以看出,東北地區人均耕地面積大,人均糧食產量多,所以商品率高。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讀“某地局部土地資源構成和利用結構圖”,該地氣候資料圖。當地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地形進行了改造,等高線地形圖是依據改造后的地形繪制而成。
(1)說出該地區在土地利用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
(2)描述當地氣候特征,評價當地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指出該地區農業地域類型,由材料信息推斷改造前的地形類型?
(4)簡要說明改造后的地形對農業生產發揮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讀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下列描述與圖示地區相符的是
A.六月暑天猶著棉,終年多半是寒天B.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C.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D.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2】歷史時期以來,該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勢較高的地區轉移,其主要原因是
A.洪水泛濫B.坡地開發C.交通發展D.荒漠擴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我國東北某城市中心道路圖,完成下面小題。
【1】上圖公交車站點布局合理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從用地功能看圖中陰影區域最適宜發展( )
A. 政府機關用地 B. 商業用地
C. 工業用地 D. 居住用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理—選修3:旅游地理]
因有十八個溶洞而得名的十八洞村,地處武陵山區,屬高山熔巖地區,境內自然景觀獨特,有“小張家界”之譽。十八溶洞群洞洞相連,神態各異,巧奪天工,被譽為“亞洲第一奇洞”。村內瀑布縱橫,高山峽谷遙相呼應,被譽為“云霧中的苗寨”。該村苗族風情濃郁,苗族原生態文化保存完好,民居特色鮮明,民族文化活動豐富;擁有苗繡、蠟染、花帶、古花蠶絲織布等旅游工藝品及多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食品,但十八洞村旅游接待量一直較少。下圖示意十八洞村的地理位置。
分析十八洞村旅游接待量一直較少的原因,并指出當地政府為促進旅游業發展應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近年來,以功能分工為基礎的城市群隨著城際交通的不斷完善迅速發展。讀“我國主要城市群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近年來,我國城市群發展迅速,其主要推動因素是
①產業集群的發展 ②房地產大規模的開發 ③國家推行就地城市化的新型城市化模式
④現代交通的快速發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與山東半島城市群相比,呼包鄂榆城市群最大的區位優勢是
A. 交通便利 B. 礦產資源豐富 C. 科技水平發達 D. 勞動力豐富
【3】與長三角地區都市圈的快速發展相比,珠三角地區近年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有所減緩,其主要原因有
①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升級困難 ②資源殆盡,交通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 ③政策優勢減弱,城市基礎設施相對落后 ④人口過多,影響城市化的發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長三角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以上海為中心、南京和杭州為副中心的長三角大都市圈空間圈層城市體系。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圖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級可分為( )
A.2級B.3級C.4級D.5級
【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蘇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務種類少B.揚州市比無錫市的服務范圍小
C.城市體系中上海市的服務范圍最大D.寧波市比德清縣的服務功能更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凍土是指溫度低于O℃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巖石,地下水為凍土發育提供了水分條件。凍土可分為多年凍土和季節性凍土。多年凍土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暖季融化、寒季凍結的活動層,下層為多年凍結層(又稱永凍層);季節性凍土則只有活動層,在暖季全部消融。第四紀以來,祁連山大幅隆起,凍土發育。下圖為祁連山木里河某段河谷,地表年均溫約-0.5~1.76℃。除河床及近岸區為季節性凍土外,其他區域為多年凍土。河谷平原多松散堆積物且厚度較大。
(1)簡析祁連山隆起對當地凍土發育的作用。
(2)受地表覆被與水分影響,該地河谷平原多年凍土的活動層厚度較基巖山區薄,試作出合理解釋。
(3)觀測顯示,近年來該地地表年均溫逐年遞增,推斷該現象對當地多年凍土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溫室效應引起全球變暖已成事實。最近,澳大利亞科學家又提出,與這一效應相伴隨的還有“地球變暗”效應。請回答下面小題
【1】圖甲為模擬溫室效應的小實驗,兩支同樣的溫度計靜置在陽光下,十分鐘后,透明玻璃瓶內溫度計的讀數可能是
A. 25℃ B. 12℃ C. 10℃ D. 8℃
【2】圖乙中與全球變暖相對應的大氣熱力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圖乙中與“地球變暗”相對應的大氣熱力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