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數 | U1/V | I/A |
1 | 1.0 | 0.20 |
2 | 1.5 | 0.30 |
3 | 2.0 | 0.40 |
次數 | R1/Ω | I/A |
1 | 3.0 | 0.50 |
2 | 6.0 | 0.33 |
3 | 9.0 | 0.25 |
分析 (1)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可采用“電流流向法”,從電源的正極出發,按照電流的流向,先串主電路,再將電壓表并在待測電阻的兩端;連接滑動變阻器時,要用“一上一下”的原則.
(2)對表1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可得出的結論;
(3)根據題意和表1可知,R1的阻值不變,從第1次實驗到第2次實驗,電流增大,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路總電阻應減小,故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應減小,需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
(4)若電阻箱斷路,則電壓表的兩接線柱與電源兩極相連,有電流通過電壓表,故電壓表有示數;
(5)探究電流跟電阻的關系時,采用控制變量法,應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一定;根據表2數據計算電阻兩端的電壓,看有沒有保持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一定;
(6)用電阻箱代替定值電阻做實驗的好處是不需要多次改接電路;其缺點是:要使電阻箱接入的電阻成倍變化時,調節旋鈕比較麻煩.
解答 解:(1)由表格數據可知,電流均小于0.6A,故電流表應選用0~0.6A量程;電壓值小于3V,故電壓表應選用0~3V量程;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時,可采用“電流流向法”,從電源的正極出發,按照電流的流向,先串主電路,再將電壓表并在電阻箱的兩端;連接滑動變阻器時,要用“一上一下”的接法;同時要注意電表的正負接線柱不要接反了.連接的實物圖如下圖所示:
(2)分析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導體中的電流隨電壓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成倍數的增大,故得出的結論是: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
(3)根據題意和表1數據可知,R1的阻值不變,從第1次實驗到第2次實驗,電流增大,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路總電阻應減小,故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應減小,需將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
(4)若電阻箱斷路,則電壓表的兩接線柱與電源兩極相連,有電流通過電壓表,故電壓表有示數;
(5)由表2可知,當R1=3Ω時,I=0.5A,則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1=IR1=0.5A×3Ω=1.5V;
當R1′=6Ω時,I′=0.33A,則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U1′=I′R1′=0.33A×6Ω=1.98V;
顯然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發生了變化,而本實驗需要控制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故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控制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6)在探究電流與電阻關系時,需要多次更換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做實驗,需要多次改接電路,用電阻箱代替定值電阻做實驗時,不需要多次改接電路,這是它的好處;而缺點是:要使電阻箱接入的電阻成倍變化時,調節旋鈕比較麻煩.
故答案為:
(1)如上圖所示;(2)電阻一定時,電流與電壓成正比;(3)左;(4)有;
(5)沒有控制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不變;
(6)不需要多次改接電路;要使電阻箱接入的電阻成倍變化時,調節旋鈕比較麻煩.
點評 本題是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實驗,主要考查了學生根據實驗數據歸納得出結論的能力,解決本題的關鍵是利用控制變量法分析變量和不變量.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P}{2}$ | B. | p | C. | 2p | D. | 3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步驟 | B | C | D | E | F |
彈簧測力計示數/N | 2.6 | 2.5 | 2.4 | 2.4 | 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E(J) | 2 | 8 | 18 | 32 | 50 |
V(m/s) | 2 | 4 | 6 | 8 | 1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