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3 | |
U/V | 1.50 | 3.00 | 4.50 |
I/mA | 3.00 | 6.00 | 9.00 |
分析 (1)利用磁極間的作用規律可以確定在1處放置的小磁針靜止時的指向.
(2)根據圖3所示的磁敏電阻的阻值隨磁感應強度變化的圖象可以兩者之間的關系,但要注意磁敏電阻在沒放入磁場前已經有阻值;.
(3)①變阻器一上一下接入電路中,電流表與磁敏電阻串聯,如下所示:
②通過表格中的數據,利用歐姆定律可以求得該磁敏電阻的阻值.再根據求得的磁敏電阻的阻值;
③結合圖象,即可確定該位置的磁感應強度的大小.
④磁敏電阻從1處移至2處,磁場強度減弱,由此知磁敏電阻的阻值變化,由串聯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判斷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變化.
(4)磁敏電阻從待測磁場中移出,即磁敏電阻所在處磁感應強度為0,由圖知此時磁敏電阻的阻值,由串聯電路特點和歐姆定律計算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
解答 解:
(1)在磁鐵的周圍,磁感線從磁體的N極出來回到S極,由此可知該磁極是N極.放在1位置的小磁針,靠近磁體的N極,由于異名磁極相互吸引,所以該磁針靜止時,其S極向左N極向右.故甲圖正確.
(2)根據圖4所示的磁敏電阻 R 的阻值隨磁感應強度B變化的圖象可知,磁敏電阻的阻值隨磁感應強度B的增大而增大.沒有磁場時,磁敏電阻的阻值也不為零故圖象不過原點.
(3)①變阻器一上一下接入電路中,電流表與磁敏電阻串聯,如下所示:
②由表中數據知,磁敏電阻兩端加的電壓為原來的幾倍,通過的電流為原來的幾倍,即磁敏電阻兩端加的電壓與通過的電流成正比,當在磁敏電阻兩端加的電壓U為1.50V時,通過磁敏電阻的電流I為3.00mA,即:3×10-3A,
所以磁敏電阻的阻值:
R=$\frac{U}{I}$=$\frac{1.5V}{3×1{0}^{-3}A}$=500Ω;
③根據圖4所示的磁敏電阻R的阻值隨磁感應強度B變化的圖象可知,磁敏電阻的阻值為500Ω時,對應的磁感應強度為1.0T.
④在實驗過程中,僅將磁敏電阻從1處移至2處,磁感線變稀,磁敏電阻所在磁場處的磁性減弱,所以磁敏電阻的阻值變小,其它條件不變,電路中電阻變小,由歐姆定律可得電路中電流變大,故電流表示數增大;由U=IR知,滑動變阻器分得電壓變大,所以磁敏電阻分得電壓減小,電壓表示數減小;
(4)由歐姆定律可得,將該磁敏電阻從待測磁場中移出,磁敏電阻所在處磁感應強度為0,由圖4知此時磁敏電阻的阻值R′=100Ω,
電流表的示數為10.0mA時電路的總電阻:
R總=$\frac{U}{I′}$$\frac{5.50V}{10.0×1{0}^{-3}A}$=550Ω,由電阻的串聯,滑動變阻器此時連入電路的阻值:
R滑=R總-R′=550Ω-100Ω=450Ω.
故答案為:(1)N;甲;
(2)增大;放入磁場前,磁敏電阻不為零;
(3)①如上所示;②500;③1.0; ④增大;減小;
(4)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450Ω.
點評 本題考查有關磁的基本知識、串聯電路的規律及歐姆定律的運用,關鍵是從圖表中獲取有效的信息,綜合性較強.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光線來描繪光的傳播情況,這是“模型法” | |
B. |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利用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驗證物與像的大小相同,這是“等效替代法” | |
C. | 研究影響種子萌發條件的實驗中,應用了“控制變量法” | |
D. | 真空罩里的鬧鈴聲音隨著空氣的減少而減弱所以真空不能傳聲,這是“類比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研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選取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做實驗 | |
B. | 研究壓強與受力面積的關系時,用兩只手的食指分別抵住鉛筆的兩端 | |
C. | 研究電阻發熱多少與阻值大小關系時,把兩根電阻絲串聯后接入電路中 | |
D. | 研究牛頓第一定律時,每次使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研究電流時,從分析水流的形成來分析電流的形成 | |
B. | 溫度的高低是看不見的,我們可以通過液體體積的變化去認識它 | |
C. | 研究磁場時,用磁感線描述空間磁場的分布情況 | |
D. | 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關系時,保持粗糙程度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通過L1的電流方向是從a指向b | B. | 流過L2的電流方向是從c指向b | ||
C. | 燈泡L1和L2是并聯關系 | D. | 燈泡L1和L2是串聯關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次數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 | 30° |
2 | 40° | 40° |
3 | 50° | 50° |
次數 | 1 | 2 | 3 | 4 |
入射角 | 30° | 45° | 60° | 0° |
折射角 | 25° | 40° | 55°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