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題目中的操作方法是一種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點為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為就焦距.由此可以確定其焦距是多少.
(2)①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須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已知凸透鏡的焦距和燭焰到凸透鏡的距離,可以判定成像的性質;具體的應用根據成像特點確定.
③物體在焦點以內時,不能成實像,只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此時像物同側.(1)測量凸透鏡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點為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為就焦距.由此可以確定其焦距是多少.
(3)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4)當將凸透鏡的一部分遮住后,由于其它部分仍能會聚光線,所以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來變暗;
(5)根據從焦點發出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將變為平行光,可確定點S即為焦點.
因為是在光屏P上成清晰的像,所以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當物距大于焦距時,可得到實像.然后對各個選項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 解:(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可把平行光線會聚到凸透鏡的焦點,焦距指的是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由此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30.0cm-20.0cm=10.0cm;
(2)①為使所成像能在光屏的中心,必須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②因為物距u=65.0cm-50.0cm=15.0cm,即f<u<2f,所以物體通過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成倒立、放大、實像這一特點的應用是投影儀;
③當物距u=5cm<f時,物體通過凸透鏡成放大的虛像,并且虛像和物體在同一側.所以應從右側透過凸透鏡直接觀察.
(3)凸透鏡成實像時,若想使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得再大一些,蠟燭應靠近凸透鏡(物距減小),同時將光屏向遠離透鏡(像距增大);
(4)如果用紙將凸透鏡的上半部遮掉,凸透鏡的下半部分仍能夠將燭焰發出的光會聚到像點,成燭焰完整的像,上半部分擋住,折射的光線比原來減少,所以像會變暗,故選C;
(5)由“發光點S移到圖示位置時,發光點發出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成為平行光”,根據從焦點發出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將變為平行光,可知S即為焦點.
因為是在光屏P上成清晰的像,即要得到的是實像,則
A、在圖示位置時,保持透鏡L不動,將燭焰S′向左移適當距離,即增大物距,則物距大于焦距,再將光屏P向左移適當距離,即可得到實像,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B、在圖示位置時,保持透鏡L和光屏P不動,只將燭焰S′向左移適當距離,故可以將S'移至兩倍焦距以外(從光具座可得知光屏在一倍至兩倍焦距之間),即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C、在圖示位置時,保持燭焰S′和光屏P不動,只將透鏡L向右移適當距離,即增大物距,則物距大于焦距,即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像距應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應將光屏P向右移適當距離,故本選項符合題意;
D、在圖示位置時,保持透鏡L不動,將燭焰S′向左移適當距離,則物距大于焦距,即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此時像距應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應將光屏P向右移適當距離,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故答案為:(1)10.0;(2)①同一高度上;②放大;投影儀;③右;(3)靠近透鏡(4)C;(5)C.
點評 此題考查粗測凸透鏡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熟練掌握凸透鏡成像規律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閉合電路中,電流是從電源的正極經用電器流向電源的負級 | |
B. | 電荷間相互作用的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 |
C. | 在金屬中,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 |
D. | 玻璃、陶瓷、石墨、油都是絕緣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 | |
B. | 物體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時,一定受到了不平衡力的作用 | |
C. | 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 | |
D. | 彈力是指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接觸它的物體產生的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步行的速度約為5m/s | B. | 全新的2B鉛筆長約為180cm | ||
C. | 人體感覺最舒適的氣溫約為38℃ | D. | 課桌的高度約為0.75 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點到b點不受力,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 |
B. | b點到c點不受力,運動狀態不發生改變 | |
C. | 受到重力作用,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 |
D. | 受到推力作用,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