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解決此題要掌握: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這種振動往往不易觀察,需要將實驗效果進行“放大”.
(2)“轉換法”是中學物理中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體的特性來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觀察到物質,形象直觀;
(3)聲音的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解答 解:(1)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所以用抽氣機把玻璃罩內的空氣逐漸抽出,會發現聲音的響度逐漸減小,把空氣逐漸地通入玻璃罩內時,聲音的響度會逐漸增大;
(2)a.當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時,乒乓球被彈起,所以發聲的音叉應該在振動;
b.用乒乓球的振動呈現音叉的振動,可以將微小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
c.加大敲擊音叉的力度時音叉振動的幅度變大,聲音的響度變大,乒乓球彈起的幅度變大;故可以得出聲音的響度隨振動幅度的變大而變強的結論.
故答案為:(1)增大;聲音的傳播靠介質;(2)a.乒乓球被彈起跳動;發聲的音叉在振動;b.將不易觀察到的音叉的振動轉化為乒乓球的彈起;c.增大;聲音的響度隨振動幅度的變大而變強.
點評 此實驗考查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條件,利用物理學研究方法中的放大法進行分析解答問題,是一道綜合題目.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 B. | ![]() | C. | ![]() | D.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過年放炮,有時人需要捂住耳朵,因為生可以傳遞能量 | |
B. | 鈴聲意味著上課,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 | |
C. | 學業考試期間,學校路段禁止汽車鳴笛,這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 | |
D. | 俗話說“隔墻有耳”,說明固體也能傳聲,“震耳欲聾”說的是聲音的音調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