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運動損傷的疼痛常用“冷療法”治療,其原理是用一種叫做氯乙烷的氣態有機物,對準損傷處噴射,使人體受傷部位的溫度降低,皮膚血管收縮,神經纖維傳導速度變慢,防止傷口處形成淤血,同時減緩人的傷痛感.氯乙烷采用 的方法液化后儲存在罐中,噴在皮膚上迅速 (填物態變化名稱),同時 大量的熱.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常熟初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小泉在學習研究液體蒸發的特點時,老師讓同學們用滴管從一燒杯中吸取酒精,在手背上滴一滴,體驗一下感覺,結果手臂上感覺涼涼的.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同學們進行了實驗探究,過程如下.
【猜想】
猜想l:酒精蒸發時要吸熱,有致冷作用.
猜想2:酒精的溫度較低.
針對上述兩種猜想,老師讓同學們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驗證.
小泉仔細思考之后,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
(1)取三支完全相同的溫度計甲、乙、丙,用甲溫度計測出周圍環境的溫度記為t甲:
(2)用兩個相同的玻璃瓶分別裝有質量和 相等的同種酒精,其中一個玻璃瓶是敞口的,另一個玻璃瓶口用塞子密閉,均放在相同的環境中.經過較長時間后,同時用乙溫度計測量敞口玻璃瓶中酒精的溫度記為t乙:用丙溫度計測量密閉玻璃瓶中酒精的溫度記為t丙.
【分析】
(1)比較 兩支溫度計示數,可以驗證猜想l:
(2)比較 兩支溫度計示數,可以驗證猜想2:
(3)若三支溫度計的示數出現 的關系,就能說明手背上滴酒精,感覺涼涼的是由于酒精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而不是酒精的溫度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南安實驗中學初二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B.“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C.“長嘯一聲,山鳴谷應”是指次聲波傳播很遠
D.“隔墻有耳”說明固體能傳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乙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他們運動的路程和所做的功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分別如圖(a)、(b)所示,則兩物體受阻力較大的是( )
A.甲 B.乙 C.一樣大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淮中教育集團文通中學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為了模擬研究汽車超載和超速帶來的安全隱患,小明同學設計了如圖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實驗,將A、B、C三個小球先后從同一裝置,高度分別為hA、hB、hC的位置滾下(mA=mB<mC,hA=hC>hB),推動小木塊運動一段距離后靜止,請你根據生活經驗和所學的物理探究方法,對以下問題進行解答:
(1)用來研究超速安全隱患時,需要控制的變量是 ,實驗時應選擇 兩個圖所示實驗進行比較;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
(2)用來研究超載安全隱患時,需要控制的變量是 ,應選擇 兩個圖所示實驗進行比較,通過這個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揚州中學教育集團樹人學校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如圖1所示,是小明和小華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的情景.當水溫升到90℃時,隨著加熱過程的進行,小明每隔1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記錄的數據如表:
時間/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溫度/℃90 | 92 | 94 | 96 | 9 | 8 | 100 | 100 | 100 | 100 |
(1)在圖2中,圖 是水沸騰后的情景;
(2)根據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水的沸點是 ℃.
(3)試根據實驗現象歸納水沸騰時的兩個特點: ; .
(4)為了縮短水從加熱到沸騰時間,請你提出有效的操作建議:(寫出兩點) ; .
(5)實驗收集多組數據是為了 (填序號).①得到可靠的結論 ②減小實驗誤差.
(6)小華在課外書上了解到在水中加入不易揮發的甘油(原液)后沸點會升高.下表為甘油與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沸點(表中甘油含量是指甘油在混合液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比).
甘油含量/%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混合液的沸點/℃ | 103 | 104 | 107 | 111 | 117 | 124 | 141 |
請在圖3中作出混合液沸點與甘油含量的關系圖象;由圖象可以推知,甘油的含量達到75%時,混合液的沸點大約是 ℃.小華在水中加入一些甘油后隨著加熱時間的增加,燒杯中的混合液會減少.與原來相比,混合液的沸點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八年級(上)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防治噪聲有多種方法,其中“隔聲”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此方法中,選擇隔聲材料是關鍵,小明想比較幾種材料(毛線、報紙、棉花、泡沫)的隔音性能,來選擇一種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實驗器材除了待檢測的材料外,還有:音叉、機械鬧鐘、鞋盒.
(1)本實驗中適合做聲源的是 .
(2)小明將聲源放入鞋盒,在其四周塞滿待測材料,蓋上盒蓋,他設想了兩種實驗方案:
A.讓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離處,比較所聽見聲音的 (響度/音調/音色);
B.讓人一邊聽聲音,一邊向后退,直至聽不見聲音為止,比較 ;
(3)下面的表格是為了上述兩種實驗方案而設計的,其中與方案B對應的是表 .
表一
材料 | 毛線 | 報紙 | 棉花 | 泡沫 |
響度 | 弱 | 響 | 最弱 | 較弱 |
表二
材料 | 毛線 | 報紙 | 棉花 | 泡沫 |
距離 | 3.5 | 4.1 | 2.5 | 3.0 |
待測材料隔聲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順序為 .
(5)小明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聲音的響度越 (大/小)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福州鼓樓區洪山鎮中學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無論是嚴冬還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調的房間窗戶玻璃表面,有時都會出現小水珠,那么,關于這種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表面,冬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表面
C.無論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現在玻璃的內表面
D.無論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現在玻璃的外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九年級(上)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簡答題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設計的一種測定油箱內油面高度的實驗裝置.
(1)它的工作原理是:油箱內油面 時(選填“上升”或“下降”),金屬滑片向上端移動,電流表示數會 (填“變大”或“變小”).
(2)請你對該同學在設計中使用電阻R1做出評價: .
(3)你認為該設計中值得改進的方面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