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某物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在杠桿支點的兩邊分別掛上鉤碼來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如圖甲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實驗中,要將杠桿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其目的是 .
(2)實驗中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數據應為 N.
測量 序號 | 動力 F1/N | 動力臂 l1/cm | 阻力 F2/N | 阻力臂 l2/cm |
① | 1 | 20 | 2 | 10 |
② | 2 | 15 | 1.5 | 20 |
③ | 3 | 5 |
| 15 |
(3)有的同學按現有方案得出如下結論:“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這個結論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符,原因是實驗過程中 .
A.沒有改變力的大小 B.沒有改變力的方向
C.沒有改變力的作用點 D.實驗次數較少,結論具有偶然性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江蘇省鎮江市六校5月中考模擬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7分)家庭電路的電壓是220V,某空調器處于制冷狀態時的功率P1是2.0Kw,送風狀態時的功率P2是0.2kW,它們是交替運行的.現測得此空調器在某時段內的電功率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
(1)空調器在前5min內處于什么狀態,此時通過它的電流是多少安?
(2)在15min內,空調器消耗的電能是多少焦耳.
(3)若15min內空調器消耗電能的50%用于給電熱水器加熱10kg的初溫20℃的溫水,則可以使水溫最高達到多少攝氏度?[已知水的比熱容: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江蘇省鎮江市六校5月中考模擬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電磁鐵的正下方有一鐵塊,在彈簧測力計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勻速直線運動,同時滑片逐漸向下滑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鐵塊對地面的壓強先減小后增大
B.電磁鐵的磁性逐漸增強
C.螺線管的上端為S極
D.鐵塊所受摩擦力不斷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江蘇省鎮江市六校5月中考模擬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秋雨同學在廚房幫媽媽做飯時,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并用物理知識解釋不正確的是
A.磨刀,是為了增大壓力
B.高壓鍋做飯熟的快,是因為鍋內氣壓增大沸點升高
C.電飯鍋做飯時,把電能轉化成內能
D.冰箱里取出來的水果表面會有小水珠,是液化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6分)在“測定液體密度的實驗”中
(1)調節天平平衡.使用托盤天平時,應將天平放在 上,游碼移至標尺左端“0”刻度線處.此時,若發現指針靜止時指在分度盤中央的左側,則應將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調節,使橫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調節好的天平稱液體質量.往燒杯中倒入液體,稱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為70g,然后把燒杯中一部分液體倒入量筒中,如圖(甲)所示.再稱燒杯和剩下液體的總質量時,發現加減砝碼總不能使天平平衡,這時應移動 使天平平衡,若天平再次平衡時所用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量筒內液體的質量為 g,量筒內液體的體積是 cm3.由上述數據可算出該液體的密度是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一艘排水量為3000噸的輪船在河水中航行,滿載時船及所裝的貨物共重 N(g取10N/Kg);當這艘輪船從河里駛入海里時,它受到浮力將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以下數據中與實際情況基本相符的是
A.一個大西瓜重約10N
B.標有“450ml”的一瓶飲用水的質量約為1kg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約為5 m/s
D.一個普通初中生的體重在500N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4年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中考二模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小明同學利用以下器材進行了浮力的探究實驗:
(1)圖A中用細線將合金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出它的 大小;
(2)將合金塊浸入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如圖B所示,合金塊所受浮力是 N;
(3)比較圖B和圖C可知,合金塊在水中所受浮力與浸沒的 無關;
(4)該同學做完實驗總結出規律后,計算合金塊的密度是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