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由歐姆定律求出電路的最大電流,由電表偏轉達到滿偏的$\frac{2}{3}$以上判斷能否使用電流表;
在沒有電流表的情況下測電阻,電壓表和已知的電阻應起到電流表的測量作用,設將待測電阻與已知電阻R1(10Ω)串聯,若R1(10Ω)的電壓達到電壓表偏轉達到滿偏的$\frac{2}{3}$以上,根據分壓原理得出待測電阻電壓的電壓,判斷是否符合題意,并找出原因所在;
為減小電阻大小的差別,根據電阻的串聯,故可將R1(10Ω)、R2(30Ω)串聯后,等效電阻為R12=40Ω,將R12與待測電阻串聯,為達到多次測量的目的和分去多余的電壓,將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據此設計電路圖;
(2)(3)按圖連接電路,注意將變阻器滑片移動到最右端,閉合 開關,減小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電阻大小,使電壓表示數為最大;
保持 滑片位置不動,用電壓表測量R12的兩端的示數U12,由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電流的規律,求待測電阻的大小.
解答 解:(1)待測電阻約為50Ω,電源電壓約為10V,電路的最大電流:
I大=$\frac{U}{{R}_{X}}$=$\frac{10V}{50Ω}$=0.2A<$\frac{2}{3}$×0.6A,即使用電流表不能滿足電表偏轉達到滿偏的$\frac{2}{3}$以上的要求;
故只考慮使用電壓表,在沒有電流表的情況下測電阻,電壓表和已知的電阻應起到電流表的測量作用,設將待測電阻與已知電阻R1(10Ω)串聯,電壓表先與已知電阻R1(10Ω)并聯,根據分壓原理,待測電阻(約為50Ω)的電壓約為R1(10Ω)電壓的5倍,若R1(10Ω)的電壓達到電壓表偏轉達到滿偏的$\frac{2}{3}$以上,即為2V以上,則待測電阻電壓為10V以上,不符合條件;原因在于兩電阻大小差別太大;
為減小電阻大小的差別,根據電阻的串聯,故可將R1(10Ω)、R2(30Ω)串聯后,等效電阻為R12=40Ω,將R12與待測電阻串聯,為達到多次測量的目的和分去多余的電壓,將變阻器串聯在電路中,如下圖所示:
(2)步驟:①按圖連接電路,將變阻器滑片移動到最右端,閉合開關,適當向左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3V;
②保持 滑片位置不動,將電壓表并聯在R12的兩端記下電壓的示數U12;(根據分壓原理,待測電阻的電壓約為R12的電壓的$\frac{50Ω}{40Ω}$=1.25倍,此時電壓表示數約為$\frac{3V}{1.25}$=2.4V,電表偏轉達到滿偏的$\frac{2}{3}$以上)
(3)在②中,由歐姆定律和串聯電路電流的規律,電路中的電流:
I=$\frac{{U}_{12}}{{R}_{12}}$=$\frac{{U}_{12}}{40Ω}$,即通過待測電阻的電流,由歐姆定律的變形公式,
待測電阻:
RX=$\frac{{U}_{X}}{I}$=$\frac{3V}{\frac{{U}_{12}}{40Ω}}$=$\frac{3V}{{U}_{12}}$×40Ω.
故答案為:(1)見上圖;
(2)實驗步驟:①按圖連接電路,將變阻器滑片移動到最右端,閉合開關,適當向左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示數為3V;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動,將電壓表并聯在R12的兩端記下電壓的示數U12;(根據分壓原理,待測電阻的電壓約為R12的電壓的$\frac{50Ω}{40Ω}$=1.25倍,此時電壓表示數約為$\frac{3V}{1.25}$=2.4V,電表偏轉達到滿偏的$\frac{2}{3}$以上)
(3)RX=$\frac{{U}_{X}}{I}$=$\frac{3V}{\frac{{U}_{12}}{40Ω}}$=$\frac{3V}{{U}_{12}}$×40Ω.
點評 本題測電阻大小,考查串聯電路的規律及歐姆定律的運用,關鍵是根據題中給定的條件確定所用的器材和電路的設計,難度較大.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當開關S斷開時 | |
B. | 當開關S閉合時 | |
C. | 當開關S閉合,零線保險絲斷了時 | |
D. | 當火線與電茶壺金屬外殼相碰、火線上的保險絲熔斷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過程表格 | 小雨提出課題后,猜想: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小,葉子姐姐認為摩擦力應該越大,于是她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示數大小,表格如下:
| ![]() | ||||||||
結論 | 實驗得出的結論,用圖象中的圖線來表示,它應是圖線a | |||||||||
程序 | 實驗中經歷的思維程序是:提出問題--猜想--實驗檢驗--得出結論 | |||||||||
問題討論 | 利用上述器材,再給你質量分別為0.1kg、0.2kg、0.3kg的三個鉤碼,來探究重力和質量的關系,具體操作步驟是a、觀察測力計的量程與分度值;b、將測力計豎直水平放置,調整指針至零點;c、用測力計測分別測量三個鉤碼的重力,并記錄數據;d、計算三次重力與質量之比,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并完成表格設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