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次數 | 鉤碼所受的重力G/N | 提升高度 h/m | 拉力 F/N | 繩端移動的距離s/m | 機械效率η |
1 | 2 | 0.05 | 1.0 | 0.15 | 66.7% |
2 | 4 | 0.05 | 1.7 | 0.15 | 78.4% |
3 | 6 | 0.05 | ① | 0.15 | ② |
分析 (1)實驗中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
(2)由圖中測力計分度值為讀數;
根據η=$\frac{{W}_{有}}{{W}_{總}}$×100%求第3次實驗的機械效率;
(3)分析以上實驗數據找出相同的量和變化的量,可以得出機械效率與變化量的關系;
(4)不計摩擦及繩重,故額外功為克服動滑輪自重做的功,分別寫出有用功和總功的表達式,
根據η=$\frac{{W}_{有}}{{W}_{總}}$×100% 分析.
解答 解:(1)實驗中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此時系統處于平衡狀態,測力計示數等于拉力大小;
(2)圖中測力計分度值為0.2N,示數為2.4N,即繩端的拉力F=2.4N;
第3次實驗的機械效率:
η=$\frac{{W}_{有}}{{W}_{總}}$=$\frac{Gh}{Fs}$=$\frac{6N×0.05m}{2.4N×0.15m}$×100%≈83.3%;
故表格中編號①處數據應為2.4,編號②處數據應為83.3%;
(3)分析以上實驗數據可以得出如下結論: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物體的重力越大,機械效率越高,滑輪組機械效率主要與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
(4)若將此滑輪組換一種繞繩方法,不計摩擦及繩重,
則額外功為克服動滑輪自重做的功,即:W額外=G動h,
提升相同的物體時,有用功:W有用=Gh,
總功:W總=G動h+Gh,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frac{{W}_{有}}{{W}_{總}}$=$\frac{Gh}{{G}_{動}h+Gh}$×100%,因G動、G均不變,故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變.
故答案為:(1)勻速;(2)2.4;83.3%;(3)提升物體的重力;(4)不變.
點評 本題測量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考查注意事項、測力計讀數、機械效率計算、控制變量法的運用、數據分析及影響機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拉力F和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 |
B. | b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 |
C. | a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a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 | |
D. | 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小球從a到c加速下滑,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 |
B. | 小球從c到d減速上坡,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 |
C. | 小球在b和d時重力勢能和動能都相等 | |
D. | 小球從a到d的過程中部分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給乙一個拉力,乙沒有給甲拉力 | |
B. | 甲及其滑板靜止不動,乙及其滑板向左運動 | |
C. | 甲及其滑板向右運動,乙及其滑板靜止不動 | |
D. | 甲及其滑板向右運動,同時乙及其滑板向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帶正電 | B. | 帶負電 | C. | 不帶電 | D. | 以上說法都錯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