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套圈”出手后,從a點到c點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套圈”由a到b過程中,動能逐漸增大
B.“套圈”在b點的機械能大于a點的機械能
C.“套圈”由b到c過程中,機械能逐漸變小
D.“套圈”由a到b再到c過程中,重力勢能先變大后變小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初三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為了比較水和沙子吸熱本領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量、初溫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對其加熱,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
(1)在此實驗中用 表示水和沙子吸熱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實驗數據可知:質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溫度時,水吸收的熱量 (選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熱量;
(3)如果加熱相同的時間,質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選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溫度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南平武夷山三中初二第一次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猛將張飛單槍立馬在長坂坡當陽橋頭,一聲大喝,嚇退十萬曹操大軍.這個典故形容張飛聲音( )
A.頻率高 B.音色差 C.音調高 D.響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四川遂寧南山學校初三上期半期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已知兩個導體的電阻分別為R1=2Ω,R2=4Ω。若將它們串聯接人電路,則總電阻為 Ω,它們各自兩端的電壓U1∶U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西臨川一中初三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類在探索自然規律的過程中,總結了許多科學研究方法:等效替代法、控制變量法、實驗推理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下列研究方法中,運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的是( )
A.推出串聯電阻關系式
B.保持電阻不變,觀察電流隨電壓的變化
C.用“水壓“類比“電壓”
D.將實物電路畫成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濟南長清區初二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反射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不可能在同一直線上
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傳播速度一定相同
D.反射光線與反射面的夾角是反射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無錫東林中學初二上期期中考試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五岳”之一泰山上,歷史上曾多次出現“佛光”奇景.據目擊者說:“佛光”是一個巨大的五彩繽紛的光環,與常見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樣.“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直線傳播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光的色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6屆山東安丘金冢子中學初三10月階段性質量檢測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小紅連接了如圖所示的電路.閉合開關S后發現,L1很亮,L2只能微弱發光,以下分析正確是( )
A.通過L1的電流大于通過L2的電流
B.通過L1的電流小于通過L2的電流
C.通過L1的電流等于通過L2的電流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北羅田縣初二上學期期中聯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宋代詩人陳與義有詩“楓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詩中所涉及的“臥看滿天云不動”是因為:
A.詩人以自己為參照物看云 B.詩人的浪漫情懷所致
C.云本來就不動 D.云向西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