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發生的最顯著變化是腦容量增加。
【答案】√
【解析】
試題分析:早期人類在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制造工具。隨著制造工具的越來越復雜,他們的大腦也變得越來越發達,并在群體生活中產生了語言,逐漸發展成現 代的人類社會。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進了腦的發展,增加了腦容量,而腦的發展又提高了他們制造工具的能力;他們用火烤制食物,從而改善了身體的營養,有利于 腦的發育,大大增強了他們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語言的產生,使得相互之間能更好的交流與合作。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勞動是一個重要因素.勞動是人類的身體 得到協調發展,最終演變成自然界的強者。可見人類的進化過程中最顯著的變化是腦容量的增加。
考點: 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種子的萌發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表是利用菜豆種子進行的五組實驗,將100粒飽滿而完整的菜豆種子隨機分成5等份,分別放在底部鋪有棉花的5個培養皿中,在不同的條件下培養數日并進行記錄結果。請回答相關問題:
組別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場所 | 光下 | 光下 | 光下 | 光下 | 黑暗處 |
溫度 | 25 | 25 | 0 | 25 | 25 |
棉花干濕狀態 | 潮濕 | 干燥 | 潮濕 | 水淹沒種子 | 潮濕 |
種子發芽情況 | 19 | 0 | 0 | 0 | 18 |
(1)乙組實驗中種子不能萌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照甲、丙兩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照甲、戊兩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裝置中均有1-2粒種子沒有萌發,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實驗中,共有________組對照實驗。丁、戊兩組實驗可以形成對照嗎?________
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體某血液循環路線為:右心室→a→b→c→左心房,下面理解正確的是( )
A.a 代表肺靜脈 B.c中的血壓比a中高
C.這是體循環的路線 D.從a到c血液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食品安全關系國計民生”,談的擲地有聲,聽的根深蒂固,卻年年輪回,你方唱罷我登場,即便是看多了以往被3.15拉下馬的無良食品經營者,今年再看到3.15晚會第一槍射中的“餓了么”,仍然會觸目驚心。
食品安全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質量問題,如發芽的馬鈴薯、有毒的蘑菇、有毒的河豚魚等;二是食品在加工、儲存、銷售的過程中人為改變其性質而產生的安全問題,如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污染了農作物,霉變的食物會產生毒素,用工業用鹽代替食用鹽會引起中毒等。
請問:下列食品安全應考慮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填選項)
①食品本身是否有毒 ②食品的保質期 ③無機鹽含量 ④是否被農藥等有毒物質污染
⑤維生素的種類 ⑥食物含熱量的高低 ⑦食物的營養價值 ⑧食物是否發霉變質。
【檢測數據】亞硝酸鹽是一種有毒的鹽,人體攝入后會導致組織缺氧,嚴重時還會使人致死。用“亞硝酸鹽格里斯試劑比色法”可檢驗亞硝酸鹽含量。下表是某校生物活動小組檢測的在室溫條件下、不同時間里剩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放置時間(小時) | 0 | 6 | 12 | 18 | 24 |
亞硝酸鹽含量 | 2.4mg/kg | 4.4mg/kg | 7.4mg/kg | 10.9mg/kg | 17.4mg/kg |
【分析說明】
(1)由表中可知,剩菜由于鹽漬能產生亞硝酸鹽,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其亞硝酸鹽量 。
(2)如今,食品安全已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此結果提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蔬菜應做到 ,盡量避免吃剩菜和不吃隔夜菜。
【實驗驗證】有人說:“低溫保存剩菜能降低亞硝酸鹽含量”。請你設計一組實驗加以驗證。
提供條件:同鍋炒熟的某種蔬菜:冰箱;鐘表等。
實驗步驟:
(3)同鍋炒熟的 蔬菜平均分成兩等份。
(4)一份放入 中,一份放入 下,10分鐘后同時檢測其內亞硝酸鹽含量。
預期結論: 剩菜能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病毒和細菌都可以引起疾病,但是病毒性疾病往往更難治愈,這是什么原因呢?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細菌和病毒相比,個體較大,結構復雜,具有 結構。所以只要藥物能夠破壞細菌的一定結構,就能夠治療細菌性疾病。但是病毒的個體 ,結構十分簡單,沒有 結構,只由 外殼和內部 組成,所以要通過藥物破壞其結構就困難多了。
(2)細菌一般在寄主的器臟表面進行繁殖,只要能夠改變細菌的生存條件,細菌性疾病往往就能夠得到控制。但病毒只有寄生在寄主的活細胞中才表現出生命現象,藥物要殺死病毒,就有可能同時殺死寄主的 ,導致治病的同時,也危害了寄主的身體。除非使用一種藥物,能夠識別正常的細胞和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可惜,現在的合成藥物和治療方法還不具有這種功能,具有這種功能的只有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所以如果人體免疫力低下,病毒性疾病就會變得很難治愈。
(3)通過上述回答,請你寫出兩條能夠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有效抵抗病毒性疾病的方法:
① ;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血液流經某器官時血液成分往往發生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血液流經肺氧氣含量增多
B.血液流經小腸后含養料多的動脈血變為含養料少的靜脈血
C.血液流經腎臟后由含尿素少的動脈血變為含尿素多的靜脈血
D.血液流經腎小球后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酸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養分發生化學變化,從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 酸雨可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從而使魚、蝦等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發育受到影響
C. 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葉,嚴重時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D.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酸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養分發生化學變化,從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從而使魚、蝦等水生生物的生長和發育受到影 響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葉,嚴重時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