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生態系統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分、土壤等,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消費者指各種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物;分解者指營腐生生活的各種細菌和真菌等,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歸還無機環境.
解答 解:(1)生態系統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分、土壤等,為生物提供能量、營養和生存空間.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文中蘆葦、水草是生產者、魚、水鳥、野兔、鷹等動物是消費者,因此作為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在組成成分上還應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在生態系統中,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不僅養活了自己,還為動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屬于生產者.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構成食物鏈,食物鏈相互交織構成食物網.因此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就是沿著這種渠道進行的.
(3)能量在沿食物鏈傳遞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營養級越高,能量程中消耗越多.鷹處在食物鏈的頂端,因而鷹的數量遠遠低于野兔的數量.
(4)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平衡是因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由于這種調節能力與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有關,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這種能力就越強,反之,就越弱;與農田生態系統相比,濕地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因此濕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強.
故答案為:(1)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營養結構;
(3)能量在沿食物鏈傳遞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營養級越高,能量程中消耗越多.鷹處在食物鏈的頂端,因而鷹的數量遠遠低于野兔的數量;
(4)生物種類多,營養結構復雜.
點評 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以及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流動是考查的重點要理解掌握.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尋找雌蛙交配 | |
B. | 尋找丟失的小青蛙 | |
C. | 尋找水源充沛、水質良好的產卵場所 | |
D. | 尋找溫暖的生活環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蒼蠅:④→①→②→③ | B. | 蟋蟀:①→②→③ | C. | 家蠶:①→②→③→④ | D. | 蝗蟲:④→①→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滴管從水中吸取水蚤,滴在蓋玻片上 | |
B. | 選取一只水蚤置于顯微鏡下觀察 | |
C. | 生石灰吸水,固定水蚤的活動范圍 | |
D. | 做完實驗后將水蚤倒到垃圾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單冠是隱性性狀 | |
B. | 圖中的玫瑰冠基因可能為RR或Rr | |
C. | 親代的玫瑰冠基因型為Rr | |
D. | 若圖中兩只雞繁殖后代,后代基因型一定為Rr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