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面是“探究種子萌芽的外界條件”實驗,請你完成實驗:
瓶號 | 玉米種子 | 水分 | 空氣 | 溫度 | 光照 | 萌發狀況 |
1號 | 20粒 | 適量 | 充足 | 25℃ | 有光 | 萌發19粒 |
2號 | 20粒 | 無水 | 充足 | 25℃ | 有光 | 未萌發 |
3號 | 20粒 | 適量 | 浸泡水中 | 25℃ | 有光 | 未萌發 |
4號 | 20粒 | 適量 | 充足 | -5℃ | 有光 | 未萌發 |
5號 | 20粒 | 適量 | 充足 | 25℃ | 暗處 | 萌發18粒 |
(1)1號瓶在實驗中起______作用,發芽率為______.
(2)與1號瓶相比,每個實驗中只有______個實驗變量不同.
(3)2號瓶的種子沒有萌發,是因為______,3號瓶的種子沒有萌發,是因為______,4號瓶的種子沒有萌發,是因為______.
(4)5號瓶的種子萌發說明種子的萌發與______無關,1號瓶和5號瓶共有3粒種子沒萌發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對照 95% 1 缺水 缺空氣 溫度低 光照 胚被破壞、營養不足、處于休眠
【解析】
(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2)種子的萌發的外界條件為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從題目看:1號瓶和5號瓶能夠萌發具備了適量的水、充足的空氣和適宜的溫度;2號瓶種子由于缺少適宜的水分所以不萌發;3號瓶種子由于缺氧不能正常的呼吸也不萌發;4號瓶種子由于溫度太低不萌發。
(1)種子發芽率的計算公式:發芽率=(發芽的種子數/供檢測的種子數)x100%。1號瓶中的條件適于種子的萌發,發芽率為19/20×100%=95%。
(2)表中的二、三、四、五都是對照組,與1號瓶相比,每個實驗中只有1個實驗變量不同的對照實驗。
(3)種子處在25℃環境中時,1號瓶處在濕潤的環境中,2號瓶處在干燥的環境中,形成一組對照實驗,結果1號瓶中的種子萌發,而2號瓶中的種子萌發,可以得出結論為:種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1號瓶中的種子處在濕潤的25℃環境中,3號瓶中的種子完全浸沒在水中,置于25℃環境中,變量是空氣,形成一組對照實驗,結果3號瓶中的種子不萌發,而1號瓶中的種子萌發,可以得出結論為:種子的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1號瓶中的種子處在濕潤的25℃環境中,4號瓶中的種子處在濕潤的-4℃環境中,變量是溫度,形成一組對照實驗,結果4號瓶中的種子不萌發,而1號瓶中的種子萌發,可以得出結論為: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所以由以上三組對照實驗可以得出結論: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
(4)實驗中1號瓶和5號瓶的唯一變量是光照,然而種子都萌發,說明種子的萌發與光照無關。1號瓶和5號瓶共有3粒沒有萌發的原因應該是自身的條件不具備,即可能種子處于休眠期或胚不完整或胚不是活。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生物學研究結果表明黑猩猩與人類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達到90%以上,這可以直接說明( )
A. 人類和黑猩猩有較近的親緣關系 B. 生物是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的
C. 人類和黑猩猩擁有共同的祖先 D. 人類是由黑猩猩進化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科學探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科學探究中要根據假設來修改實驗數據 B. 實驗是唯一可信的探究方法
C. 探究方案要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假設進行設計 D. 科學探究的實驗必須獨立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然界中動物種類繁多,形態千差萬別,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
A. 鯨、海豚、海豹的生殖和發育最主要的特點是胎生、哺乳
B. 環節動物、節肢動物都是變溫動物
C. 魚屬于脊椎動物,體溫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D. 蚯蚓身體分節,因此蚯蚓屬于節肢動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呼出的氣體和吸入的氣體相比,其差異是
①水分增加②溫度升高③氧氣含量略增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⑤氧氣含量大增
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②⑤③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不屬于陸生動物對環境的適應特點的是( )
A. 具有防止體內水分散失的結構 B. 具有維持體溫的體毛
C. 具有肺等呼吸器官 D. 具有發達的感覺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是一位血友病患者,她的癥狀是一旦出血就會血流不止,這種疾病是由于血液中某細胞發生病變而引起的,該細胞是( )
A. 血小板B. 紅細胞C. 白細胞D. 血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三種處理:①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1號試管中充分攪拌;②將饅頭碎屑與清水放入2號試管中充分攪拌;③將饅頭塊與唾液放入3號試管中不攪拌。試問:
(1)①和②為對照組,其變量是_________。
(2)若將3支試管都放入_____℃左右溫水中,5~10分鐘后取出并分布加入碘液,___號試管中的物質遇碘后不變藍。由此你會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中學生物科技活動小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內的消化”時,進行了以下實驗:
試管編號 | 1 | 2 | 3 |
饅頭碎屑或塊 | 饅頭碎屑適量 | 饅頭碎屑適量 | 饅頭塊適量 |
清水或唾液 | 2 mL唾液 | A | 2 mL唾液 |
震蕩后保溫 | 37 ℃水浴中保持10分鐘 | ||
加入碘液 | 2滴 | ||
結果 | 不變藍 | 變藍 | 變藍 |
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證明唾液對饅頭有消化作用,在2號試管的A處應加入2ml___________,作為1號試管的對照實驗。
(2)1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能促進淀粉初步分解為_____________。
(3)通過對1號試管與3號試管的比較可以證明:口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由此可見,口腔對淀粉既能進行物理性消化又能進行___________性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