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依據達爾文的進化學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啄木鳥的長舌是因取食樹縫內的昆蟲,反復不斷伸長的結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長期不用眼睛而逐漸失去視覺
C.猛禽具有銳利的喙和尖銳的爪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蛇的四肢由于長期不用而退化,因而獲得匍匐的習性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源于達爾文于1859年發表《物種起源》,其主要內容有四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也叫生存競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解:A、啄木鳥有長舌是因取食樹縫內的昆蟲,這是它對環境的一種適應(性),A錯誤;
B、盲鼠因長期不用眼睛而逐漸失去視覺,這是它對環境的一種適應,B錯誤;
C、達爾文認為,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在生存斗爭中失敗而死亡.因此猛禽具有銳利的喙和尖銳的爪是自然選擇的結果,C正確;
D、蛇屬于爬行動物,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足,但仍然可以爬行,D錯誤.
故選:C.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小鼠走迷宮”的探究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是探究小鼠的先天性行為
B.小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遠少于蚯蚓
C.不同小鼠熟悉迷宮的能力都一樣
D.小鼠一旦學會走迷宮,就不會忘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不同動物體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因果關系的敘述,不一定的是( )
A.家兔有發達的大腦,能適應陸地復雜多變的環境
B.蚯蚓的身體分節,適于生活在濕潤的土壤中
C.蛇的體表有鱗片,能適應陸地干燥的環境
D.魚類有鰓,適于生活在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動物通過各種各樣的行為來適應所生活的環境,從而有利于個體的生存和物種的延續.下列對動物行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由遺傳因素所決定
B.貓捉老鼠、黃牛耕地屬于先天性行為
C.動物的行為常常和動物的運動無關
D.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與遺傳因素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動物能夠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動物可以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有利于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
B.進入動物體內的食物經過分解釋放能量,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質
C.動物的遺體或糞便經過分解者分解,產生的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
D.動物作為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組成自身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