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與小腸吸收營養物質無關的結構特點是( )
A. 小腸長約5-6米B. 小腸壁內有腸腺,分泌腸液
C. 小腸黏膜表面有許多皺襞和絨毛D. 小腸絨毛中有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今年上半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該病能從禽類傳染給人,哺乳動物之間可通過飛沫傳播。請回答:
(1)分析可知,H7N9禽流感具有傳染性和______等特點,結合其傳播途徑判斷該病屬于______傳染病。
(2)從傳染病流行的環節看,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屬于_____;從免疫的角度看H7N9禽流感病毒屬于____。
(3)人類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預防禽流感,從免疫學角度看“疫苗”屬于____;接種疫苗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____。
(4)為驗證一種新藥對H7N9禽流感的療效,感染動物甲注射了新藥,給另外一種感染動物乙注射等劑量的常規藥劑。寫出你對該實驗的改進建議: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探究細菌對植物遺體具有分解作用,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如下兩套實驗方案
方案一:將同一樹的部分落葉進行滅菌處理后,平均分成甲、乙兩組,甲組接種細菌,乙組不接種細菌,兩組都放在無菌環境中,實驗過程中都添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濕潤。
方案二:取兩種樹的等量落葉,分別標為丙組和丁組,將兩組落葉進行滅菌處理后,丙組接種細菌,丁組不接種細菌,兩組都放在無菌的環境中,兩組在實驗過程中都添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濕潤。
請根據上述實驗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1)比較以上兩種實驗方案,你認為較科學的是實驗方案__________(選填一或二),原因是該方案符合單一_______________原則。因此,在探究某一因素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時,除了該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要_______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
(2)該探究實驗提出的假設是________。
(3)方案一中的實驗變量是_________。實驗過程中,分成甲、乙兩組的目的是設置__________實驗。
(4)實驗過程中要添加蒸餾水,使樹葉保持濕潤,這樣做的原因是為細菌生長繁殖提供一定的_____________(填生長條件)。本實驗若要成功,為了減少外界雜菌的干擾,實驗還應在____________環境(選填無菌或自然)中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氧氣從外界進入人體內血液的路線是( )
A. 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泡
B. 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泡→肺部毛細血管
C. 鼻腔→咽→氣管→支氣管→肺泡→肺部毛細血管
D. 鼻腔→氣管→肺泡→肺部毛細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香蕉被掛在高處,黑猩猩徒手拿不到時,它會嘗試著把幾個木箱堆疊起來,然后爬到木箱頂上去摘香蕉。試分析回答:
(1)黑猩猩的這種行為屬于______行為。
(2)剛出生不久的幼猩猩能否完成這種行為?_______。
(3)幼猩猩要完成這種行為,需要通過生活經驗的積累和_______而獲得。
(4)先天性行為是由動物體內的_______決定的,而學習行為是在_______的基礎上建立的。
(5)學習行為對動物的生存有什么意義?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胎生、哺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絕大多數哺乳動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B. 胎生提高了哺乳動物的產仔率
C. 哺乳為幼仔成長提供優越的營養條件
D.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200~300毫升時,會出現的癥狀是( )
A. 發生生命危險B. 出現頭暈、心跳、眼前發黑和出冷汗等
C. 不會影響健康D. 立即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們在寒冷潮濕的時候比溫暖干燥的時候會排出更多的尿液,這是因為 ( )
A. 寒冷潮濕的時候有利于腎臟發揮作用
B. 溫暖干燥的時候我們通過流汗排出一部分水
C. 在寒冷潮濕的時候我們飲水較多
D. 寒冷潮濕的時候血液流動更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人類起源和發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很多證據表明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的
B. 人與猿分界的標志是產生語言
C. 在人類的起源過程中,直立行走起了決定性作用
D.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大腦變得越來越發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