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 山東濟南商河中學人教版七年級上期末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動,設計了以下實驗裝置,請據圖分析回答(注: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將甲、乙兩個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 ,
然后將甲、乙裝置放在光下照射幾小時,從甲裝置和乙裝置中各取一片葉,經酒精脫色后,滴加碘液,變藍色的是 裝置中的葉片。由此可以證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裝置中的清水換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乙裝置必須放
在 環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進行 。
(3)在實驗過程中,玻璃罩內壁出現的水珠主要來自植物的 ,水分是通過葉片上的 散失的。
(4)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山東濱州惠民致遠實驗學校七年級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避免對胃產生刺激,制藥廠常把一些藥物封裝在淀粉制成的膠囊中給人服用。根據淀粉在消化道內的消化情況分析,其原理是( )
A、裝在淀粉膠囊內,藥物需慢慢滲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膠囊可經胃進入小腸
C、膽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內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山東濱州惠民致遠實驗學校七年級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饅頭在口腔中變甜的原因是( )
A、通過牙齒的咀嚼,饅頭中的麥芽糖被釋放出來
B、通過舌的攪拌,饅頭中的淀粉變甜了
C、通過牙齒、舌、唾液的作用,淀粉分解產生了麥芽糖
D、口腔分泌的唾液里含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濰坊壽光世紀學校七年級3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人體消化、呼吸、循環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c代表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這個過程叫做_______,完成c過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牛奶中的蛋白質經消化后進入血液的物質是_________。
(2)a、b代表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兩種氣體;當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后其成分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進入血液后與_________結合,通過血液循環運送到_________參與分解有機物,為其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4)實驗人員測定某人的肺泡氣、靜脈血、動脈血以及組織細胞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值,結果如下表所示:
據此請你判斷出代表靜脈血和組織細胞的字母分別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濰坊壽光世紀學校七年級3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體的血液之所以是紅色的,是因為下列哪種血細胞中含有哪種物質所致
A.白細胞,纖維蛋白原 B.紅細胞,纖維蛋白原
C.血小板,血紅蛋白 D.紅細胞,血紅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濰坊壽光世紀學校七年級3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當血液通過組織細胞周圍毛細血管時,氧含量發生變化,下列能正確表示該變化的曲線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棗莊第五中學八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設計了如下實驗裝置,請分析作答:
(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應該選擇的實驗裝置組合是 ,若要探究氧氣是由綠色植物在光下產生的,應該選擇的實驗裝置組合是 。
(2)有同學利用甲裝置進行了進一步探究,實驗結果如下表:
光源與試管的距離(厘米) | 10 | 20[ | 30 | 40 | 50 |
每分鐘產生的氣泡數(個) | 65 | 35 | 15 | 6 | 1 |
據實驗結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產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3)利用丁裝置探究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應對裝置進行 處理。一段時間后,玻璃管中的紅墨水滴向 (左或右)移動。
(4)請你寫出呼吸作用反應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棗莊薛城奚仲中學八年級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李亮同學在實驗室里發現一張脫落標簽的永久裝片,他借助顯微鏡觀察到如圖所示的圖像,該裝片屬于
A、 植物細胞 B、動物細胞 C、病毒 D、細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