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任何生態系統都不是孤立的,都會與外界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會經常遭到外界的干擾;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任何一種生物數量的減少或增多,必然會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影響到其它生物.
解答 解:(1)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當人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擾超過了這種限度時,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若人們大量捕殺青蛙,則該生態系統最初發生的變化是蝗蟲、螻蛄等害蟲的數量將會增加,這將導致生態平衡被破壞,造成稻田減產,這就要求我們平時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按照生態規律辦事.
(2)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從而使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生態系統的各營養級中流動.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就越多,因為環境中有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具有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的特點,會在生物體內積累而不易排出,稱為生物富集,蛇的營養級別最高,其體內的有毒物質最多.
(3)動物進化歷程:原始單細胞動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所以稻田生態系統的消費者中最高等的是田鼠,屬于哺乳動物.
(4)秸稈在燃燒的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環境,由于秸稈中含有大量的能量,燃燒的同時也造成資源的浪費,所以秸稈返田漚肥、發酵制沼氣沼渣做肥料等來處理.
(5)通過上述事例,我們可以看出:自然狀態下的生態系統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性,是因為生態系統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人們應該尊重生態規律,不能隨意殺滅某種動物,因為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應尊重生態規律,保護動物多樣性.
故答案為:(1)蝗蟲、螻蛄等害蟲增多,造成稻田減產;
(2)田鼠;
(3)蛇;
(4)污染環境,浪費能源;
(5)自我調節;生態平衡.
點評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生物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或食物網的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多條食物鏈就可構成生態系統 | B. | 食草昆蟲和鳥都是消費者 | ||
C. | 保護食蟲鳥對人類有益 | D. | 草屬于生產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葉綠體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 |
B. | 葉綠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 |
C. | 葉綠素的形成需要水分 | |
D. | 葉綠素的形成需要空氣和充足的水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