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導盲犬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帶領盲人安全地出行,當盲人遇到障礙和需要拐彎時,它會引導主人停下以免發生危險,下列有關導盲犬主要特征和行為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體溫恒定 ②變溫動物 ③胎生、哺乳 ④體表被毛 ⑤卵生 ⑥靠四肢行走 ⑦導盲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 ⑧導盲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A. ②③⑤⑦ B. ①③④⑤⑦ C. ②③④⑥⑧ D. ①③④⑥⑧
【答案】D
【解析】
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導盲犬能夠理解英語、漢語和手語三種指令是學習行為,在訓練導盲犬中心,訓練師對執行口令準確的導盲犬進行食物獎勵的目的是鞏固形成的復雜反射。導盲犬具有胎生、哺乳、體溫恒定的特點,屬于哺乳動物,犬類是肉食性動物,它們的牙齒分為門齒、犬齒和臼齒三種。
導盲犬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主要特征體表面有毛,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牙齒分化,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大腦發達,體溫恒定,是恒溫動物;哺乳;胎生。導盲犬靠四肢行走,帶領盲人安全地出行是學習行為。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地松林中松毛蟲大量繁殖,嚴重破壞松林。為了殺滅害蟲,下列做法中最好的是
A. 噴灑殺蟲劑 B. 引入灰喜鵲
C.人工捕捉 D.不必殺蟲,松林破壞后,害蟲自然會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自然界中動物種類繁多,形態千差萬別.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 爬行動物體表被有鱗片或甲,適應陸地生活
B. 鯽魚屬于脊椎動物,鰓呼吸,依靠側線在水中測定方位
C. 扇貝的外套膜分泌石灰質形成貝殼,烏賊沒有外套膜
D. 哺乳動物大多具有體表被毛、恒溫、胎生等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果經常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者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在爬行,這就是鼠婦,又叫潮蟲。當搬動花盆獲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明亮了嗎?小明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請你將活動過程寫完整。
(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_____。
(3)制定并實施計劃:
A.用硬紙板制成一個長方形的盒子(上方沒有蓋),將紙盒分成長度相等的兩部分,一部分用黑紙包好形成一個黑暗的環境,另一部分不作處理。
B.把紙盒靜置于桌上,并將10只鼠婦放入盒中央,靜置2分鐘。
C.每分鐘統計一次明亮和陰暗處的鼠婦數目,統計10次,將結果記錄在下表。
環境 時間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平均值 |
明亮 | 5 | 3 | 2 | 2 | 1 | 2 | 2 | 3 | 1 | 0 | 2 |
陰暗 | 5 | 7 | 8 | 8 | 9 | 8 | 8 | 7 | 9 | 10 | 8 |
(4)得出結論:_____。
(5)小明把紙盒一端用黑紙包好形成黑暗的環境,另一端不作處理的目的是做_____。小明用10只鼠婦做實驗,可不可以只用1只?為什么?_____。實驗結束后應該怎樣處理鼠婦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人類起源和發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很多證據表明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的
B. 人與猿分界的標志是產生語言
C. 在人類的起源過程中,環境變化起促進作用
D.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大腦變得越來越發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在整理“人體的營養”這一章的相關知識時,制作了如下知識卡片,其中內容正確的是( )
A.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腎上腺
B. 消化道:口腔、牙、舌、咽、喉、食管
C. 消化液:唾液、膽汁、腸液、血液、淚液
D. 消化酶:淀粉酶、胃蛋白酶、脂肪酶、麥芽糖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物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陽光、空氣、土壤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條件
B. 大氣圈中的空氣由多種氣體組成,如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
C. 生物圈包括整個大氣圈、水圈的大部分和巖石圈的表面
D. 光線不易穿透深層海洋,使得生物在海洋深處絕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饅頭在口腔內的消化作用,小明設計了如下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試管 | 加入物質 | 控制條件 | 檢驗方法 |
1號 | 饅頭碎屑+2 mL唾液 | 37 ℃10分鐘,攪拌 | 滴加碘液 |
2號 | 饅頭碎屑+2 mL水 | 37 ℃10分鐘,攪拌 | 滴加碘液 |
3號 | 饅頭塊+2 mL唾液 | 37 ℃10分鐘,不攪 | 滴加碘液 |
A. 1、2、3號試管均變藍色
B. 1號、2號試管的實驗現象說明了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
C. 1號、3號試管的實驗現象說明了牙的咀嚼和舌的攪拌能促進對食物的消化
D. 1號、2號試管的實驗現象說明了唾液對蛋白質有消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濟寧市能源科研所在利用植物秸稈生產燃料酒精的研發中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其大致流程是:秸稈 → 糖液 → 酒精,從糖液到酒精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該菌的特征有( )
①無成形的細胞核 ②有真正的細胞核 ③寄生 ④能通過出芽繁殖后代 ⑤單細胞結構
A. ① ③ ⑤ B. ② ③ ⑤ C. ① ④ ⑤ D. ② ④ 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