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表是人體腎單位中三種液體的某些物質的相對含量
比較項目 | A | B | C |
水 | 90 | 98 | 96 |
尿素 | 0.03 | 0.03 | 1.80 |
無機鹽 | 0.72 | 0.72 | 1.10 |
葡萄糖 | 0.10 | 0.10 | 0.00 |
蛋白質 | 8.00 | 0.03 | 0.00 |
(1)表指出A、B、C中分別是血漿、______和尿液.
(2)如果在C中出現紅細胞,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______.
(3)如果在C中出現葡萄糖,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______.
【答案】原尿 腎小球 腎小管
【解析】
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包括呈球狀的腎小球和呈囊狀包繞在腎小球外面的腎小囊,囊腔與腎小管相通。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
(1)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漿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分析表中數據可知,樣品A中含有葡萄糖和大量的蛋白質,樣品A是血漿;樣品B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質,樣品B是原尿;樣品C中不含有葡萄糖、蛋白質,而含有大量的尿素,樣品C是尿液。所以表中A、B、C分別是血漿、原尿和尿液。
(2)正常情況下腎小球不能過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若腎小球病變,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過濾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進入了原尿。而腎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尿液中會出現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所以如果在C中出現紅細胞,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腎小球。
(3)正常情況下,原尿經過腎小管時,腎小管把全部的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正常的尿液中沒有葡萄糖。如果腎小管發生病變,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發生障礙,導致葡萄糖沒有被完全吸收,使一部分葡萄糖隨尿液排出。因此,如果在C中出現葡萄糖,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腎小管。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果你翻動花園、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塊,常常會看到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在爬行,這就是鼠婦,又叫潮蟲.當你搬開花盆或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環境變明亮了嗎?某同學對此進行了探究,請你將他探究活動的過程寫完整.
(1)提出問題:鼠婦喜歡陰暗的環境嗎?
(2)作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訂實施探究方案:在鐵盤內放上一層濕土,一側蓋上不透光的紙板,另一側蓋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鐵盤兩側中央處各放5只鼠婦,觀察鼠婦的行為.這樣盒子里就形成了__________和 _________兩種環境。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 .
(4)在探究“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中,將實驗盤一邊遮光,另一邊不遮光,這是為了__________。如果在鐵盤兩側中央各放1只鼠婦______(填:是、否)可以得出準確的結論,目的是避免偶然性發生。
(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重復了5次,結果如下表:
環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3只 | 2只 | 1只 | 0只 | 1只 |
陰暗 | 7只 | 8只 | 9只 | 10只 | 9只 |
為了使實驗結論更準確,應對上述數據作怎樣的處理? 計算出5次實驗結果中,鼠婦在明亮和陰暗環境中的______(填:平均值、總值)。
(6)結論:______對鼠婦的生活有影響,鼠婦喜歡在陰暗的環境中生活。
切記:實驗結束后要將鼠婦放回適合它生存的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動物具有“學習能力”的意義的描述,你認為哪項更好些( )
A. 有利于找到食物B. 有利于逃避敵害
C. 有利于找到配偶D. 更有利于適應復雜的生活環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在完成校園植物的調查活動中做了下列工作,其正確順序應為( )
①撰寫調查報告 ②完成調查并記錄 ③確定調查方法和路線 ④設計調查記錄表 ⑤明確調查目的和范圍 ⑥分析和統計調查結果
A.③⑤④②⑥①B.⑤④③⑥②①
C.④③⑤②⑥①D.⑤③④②⑥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判斷題
(1)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一樣體壁都有三個胚層構成。(______)
(2)線形動物都是寄生的。(_______)
(3)蚯蚓的運動是靠剛毛輔助完成的。(_______)
(4)軟體動物都生活在水中。(________)
(5)節肢動物和環節動物的共同特征是身體分節。(________)
(6)兩棲動物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________)
(7)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骨骼肌組成。(_________)
(8)動物的學習行為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_________)
(9)動物的學習行為越復雜,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_________)
(10)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中,往往是年長者為“首領”。(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中要盡力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護植被和大面積綠化是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最有效方法,其主要原因是( 。
A.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B.植物能產生氧氣
C.植物能釋放二氧化碳D.植物能生產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