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觀圖可知:圖一①指的是分解作用;②指的是光合作用;③指的是呼吸作用;④只的是燃料的燃燒;能夠表示的食物鏈是乙→丙→丁;圖二A、B是消費者、C是生產者;能夠表示的食物鏈是C→A→B;據此解答.
解答 解:(1)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過程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轉變成有機物,一部分通過自身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又釋放到大氣中,一部分通過食物鏈進入到消費者體內,再通過消費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產生二氧化碳釋放到大氣中.所以,碳在生態系統中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環.碳循環始終與能量流動結合在一起進行,物質和能量就隨著食物鏈進行傳遞下去,能量流動的同時伴隨著物質循環,能量在流動的過程中會逐級遞減.
(2)由圖一可以知道:圖中乙既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又可以產生二氧化碳,說明乙是植物,屬于生產者;動物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丙和丁是消費者;細菌、真菌將動植物的遺體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促進了物質的循環,甲是分解者;
②過程能夠利用二氧化碳、③過程釋放二氧化碳,由此可知:②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光合作用;③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
(3)若圖二中A、B、C分別表示一條食物鏈中三種生物的有機物總量,C最多,屬于生產者,圖一中的乙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和氧氣,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可以確定乙是生產者,因此圖一種的乙對應圖二中的生物是C.
(4)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通過消化和吸收,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自身能夠利用的物質,這些物質在動物體內經過呼吸作用,釋放能量,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質.根據(2)的解答可知:圖一中的丙、丁屬于消費者.
(5)根據圖一及分析可知:圖一中丙、丁是消費者、乙是生產者,能夠表示的食物鏈是乙→丙→丁.當由于某種原因造成丙的數量減少時,乙缺少捕食者而增多,丁缺少食物而減少,因此乙和丁的數量在短期內的變化是乙增多,丁減少.
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能調節維持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動態平衡,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段時間收,三者的數量有恢復到原來相對穩定的狀態,由此體現出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6)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會造成溫室效應,為了緩解這一狀況的發生我們應該使用雙面紙張;用太陽能熱水器代替煤爐燒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節省使用物品,廢品回收利用;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等出行方式;植樹造林等.
故答案為:(1)二氧化碳;逐級遞減;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C;
(4)丙、丁;
(5)乙增多,丁減少;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6)使用雙面紙張;用太陽能熱水器代替煤爐燒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節省使用物品,廢品回收利用;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等出行方式;植樹造林等.
點評 掌握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環境條作 | 平均每株幼苗的質量(g) | |||
溫度 | 光照強度 | 第1天 | 第30天 | |
甲 | 41 | 95 | ||
乙 | 非適宜溫度 | 42 | 349 | |
丙 | 弱光 | 42 | 350 | |
丁 | 適宜溫度 | 強光 | 43 | 6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時間(分鐘 ) | 0 | 10 | 20 | 30 |
甲(mL) | 10.0 | 8.3 | 7.1 | 6.5 |
乙(mL) | 10.0 | 9.8 | 9.7 | 9.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