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關于胎生、哺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所有哺乳動物都以胎生方式繁殖后代
B.哺乳為幼仔成長提供優越的營養條件
C.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
D.胎生提高了哺乳動物的成活率
【答案】A
【解析】
在繁殖期間哺乳動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進入雌性的體內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動物的子宮內發育形成胚胎,胚胎生活在母體的子宮內,通過胎盤和母體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發育成胎兒,胎兒從母體生出來,這種生殖方式叫胎生。剛出生的幼體身上無毛,眼睛沒有睜開,不能行走,只能靠母體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動物特有的生殖方式。
A、絕大多數哺乳動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A錯誤。
B、乳汁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因此哺乳為幼仔成長提供優越的營養條件,B正確。
C、胎生哺乳減少了對環境的依賴,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C正確。
D、胎生可以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D正確。
故選:A。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力握緊你的手腕,手背上會突起些“青筋”,這些“青筋”是( ),里面流動的血液是( )
A.靜脈 動脈血B.靜脈 靜脈血
C.動脈 動脈血D.動脈 靜脈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有優良的淡水魚品種,著名的“四大家魚”是指
A.草魚、鯉魚、鯽魚、青魚
B.青魚、草魚、鰱魚、鳙魚
C.鳙魚、鯽魚、黑魚、草魚
D.鯉魚、青魚、梭魚、鰱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為了探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生長發育的影響,將20只蝌蚪平均分成兩組飼養,甲組定時定量加入甲狀腺激素,乙組不做處理,記錄蝌蚪生長發育情況如下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別 | 長出后肢所需平均時間/天 | 長出前肢所需平均時間/天 | 尾巴消失所需平均時間/天 | 尾巴消失時平均體長/厘米 |
甲組 | 4 | 7 | 26 | 0.7 |
乙組 | 5 | 9 | 37 | 1.3 |
A.甲組與乙組的變量是有無添加甲狀腺激素B.甲組是實驗組,乙組是對照組
C.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蝌蚪發育D.甲組蝌蚪提前發育為青蛙,且個頭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是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時的部分操作,正確的是( )
A.對光時要讓反光鏡對準直射太陽以獲取明亮視野
B.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過程中,應從側面注視裝片
C.觀察未經染色處理的口腔上皮細胞應適當調暗視野
D.欲將視野左上方的物象移至視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動裝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2020年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波及200多個國家,截至北京時間6月21日16:00左右,全球新冠疫情導致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46萬人,累計確診病例數超過884萬,引起這場瘟疫的病毒稱為COVID-19病毒。COVID-19病毒首先侵犯人體的呼吸系統,繼而破壞人體的心、肝、脾、腎及全身,最后致人死亡,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在2020年3月26日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依靠全球科技界的共同努力,其中全社會的智慧應對應該共同面對,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1)引起新冠肺炎的COVID-19病毒,在傳染病學上屬于____________。在結構上COVID-19病毒與細菌最主要的區別是____________。
(2)從傳播途徑分析,新冠肺炎屬于____________傳染病。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后捐獻的血漿(或血清),在免疫學上相當于____________。
(3)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個人采取勤洗手、正確佩戴口罩、室內常通風的防護措施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適量的增強營養、注意休息、適量運動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效果不明顯,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某同學為預防新冠肺炎自行購買了蓮花清瘟膠囊,其包裝袋上印有“OTC”字樣,這種藥屬于___________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因發現幽門螺旋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列關于幽門螺旋菌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它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B.它是單細胞生物,個體微小
C.它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D.它的分裂速度很快,主要依靠分裂方式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