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生態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判斷是否是一個生態系統的關鍵是看是否有生產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缺一不可.
(2)昆蟲的發育過程有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種.不完全變態的發育過程為: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完全變態發育過程為: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
(3)食物鏈的寫法是:起點是生產者,依次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終點是最高級別的消費者,中間用箭頭連接,箭頭總是指向捕食者.
(4)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的積累,其濃度也隨著生物體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漸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 解:(1)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的源泉,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和必要的生存環境.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主要指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光、CO2、H2O等屬于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
(2)螳螂的一生要經過:受精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且若蟲和成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不明顯,因而叫做不完全變態.
(3)食物鏈的寫法是:起點是生產者,依次是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終點是最高級別的消費者,中間用箭頭連接,箭頭總是指向捕食者.圖中的食物鏈是:綠色植物→蟬→螳螂→黃雀→蛇;
(4)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的積累,其濃度也隨著生物體營養級別的升高而逐漸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蛇位于食物鏈的最末端,其體內有害物質的濃度應該是最高.
故答案為:(1)非生物;綠色植物;
(2)受精卵、若蟲、成蟲;
(3)綠色植物→蟬→螳螂→黃雀→蛇;
(4)蛇
點評 生態系統部分知識是考查的重點,復習時應注意.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始生命誕生于原始海洋 | |
B. | 一般的說,越古老的地層中埋藏的化石結構越簡單,進化地位越低等 | |
C. | 脊椎動物的進化順序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 |
D. | 枯葉蝶的體色和體形酷似枯葉,是由于長期自然選擇而形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從②→③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 | |
B. | ③是由②中的子房發育而來 | |
C. | 根吸收水分經導管運送到植株各處 | |
D. | 圖中①②③在結構層次上都屬于器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