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明亮處(條數) | 5 | 3 | 2 | 2 | 2 | 2 | 3 | 2 | 1 | 1 |
陰暗處(條數) | 15 | 17 | 18 | 18 | 18 | 18 | 17 | 18 | 19 | 19 |
分析 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探究成功的關鍵是制定出恰當的科學探究計劃.探究計劃包括方法和步驟,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解答 解:(1)A、觀察法是指通過有目的、有選擇地觀察獲取科學事實的自然信息的活動方法,A錯誤;
B、實驗法是根據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儀器設備,在人為控制、干預或模擬下,使某一事物或過程重復發生,從而獲取科學知識或探索自然規律的活動方法.實驗法對研究對象施加了有影響的因素即實驗變量是光,B正確.
C、測量法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只是給出實驗具體的數據資料,C錯誤.
D、調查法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深入實際了解特定事物以獲得第一手資料并完成科技活動的方式,D錯誤.
(2)提出問題:嘗試從日常生活、生產實際或學習中發現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根據黃粉蟲幼蟲的生活環境,提出的問題是:光對黃粉蟲幼蟲的生活有影響嗎?
(3)制定計劃: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實驗變量是有無光照,在設計實驗時,要給黃粉蟲幼蟲提供明亮和陰暗兩種環境,為了排排除偶然性,在明亮和陰暗兩種實驗環境的中央放置黃粉蟲,即圖1所示的BC處.
(4)黃粉蟲喜陰暗、潮濕的環境,因此把黃粉蟲幼蟲置于一半較暗另一半較明亮的環境中.過一段時間后大多數黃粉蟲聚集在陰暗處.所以較暗環境中的黃粉蟲幼蟲個數逐級增多,并趨于穩定.根據表格數據黃粉蟲幼蟲在黑暗處的數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5)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本探究的實驗變量是光.
在實驗過程中選用黃粉蟲幼蟲的數量為20條,不能用1只黃粉蟲幼蟲,如果只用1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黃粉蟲幼蟲生病或受處于特殊生長時期等),不足以說明問題.本實驗用10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可以減小誤差.當然,采用更多的黃粉蟲幼蟲更好,但會增加實驗的難度.
②.
故答案為:(1)B;
(2)光對黃粉蟲幼蟲的生活有影響嗎?;
(3)BC;
(4)
(5)陰暗
(6)光;只用1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探究“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的實驗,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解此題的關鍵是確定、控制變量,設置對照實驗.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檢查項目 | 測定結果 | 正常值 |
紅細胞計數 (RBC) | 4.0×1012個/升 | (4.0--5.0)×1012個/升 |
白細胞計數 (WBC) | 4.8×109個/升 | (4.0--10)×109個/升 |
血紅蛋白 (Hb) | 97克/升 | (120--160)克/升 |
血小板計數 (PLT) | 140×109個/升 | (100--300)×109個/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人體出現炎癥時,②的數量會增多 | |
B. | ②的功能是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 |
C. | ③的作用是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 | |
D. | 血細胞中數量最多的是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