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林患了夜盲癥,一到黃昏就看不清東西,他應該吃含哪種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
A. 維生素C B. 維生素D
C. 維生素A D. 維生素B1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是制作甜酒的主要步驟:①清洗容器。②蒸熟糯米。③用涼開水沖洗蒸熟的糯米冷卻至30℃左右。④將酒曲均勻地與糯米混合。⑤裝入容器內后蓋上蓋子。⑥置于25℃左右的環境中。請分析回答:
(1)先將糯米煮熟,目的是高溫______________。
(2)用冷開水沖冼蒸熟的糯米目的是_______________,防止溫度過高抑制酒曲的活性。
(3)用自來水代替實驗中的涼開水,結果糯米飯可能會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自來水中__________________。
(4)置于溫度為25℃左右的環境中,是因為25℃左右是酒曲微生物生長繁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慢性病(指心臟病、癌癥、糖尿病等)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據統計,僅我國每年就有370萬人因慢性病死亡。為了遠離疾病,專家建議禁煙、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多運動。
(1)按時吃早餐是一種健康的飲食習慣。根據下列提供的食品,請你搭配一份既健康又營養均衡的早餐:___________。
A. 饅頭 B. 泡面 C. 可樂 D. 牛奶 E. 炸薯條 F. 雞蛋 G. 蘋果
(2)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可能導致_______分泌不足,誘發糖尿病。
(3)除了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及生活習慣外,你還可以通過什么途徑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同學想探究一下“小麥種子萌發都需要哪些環境條件”的實驗。
第一小組的同學實驗方案如下:
①在A、B、C、D四個燒杯中分別放等量的棉花,再將相同數量的玉米種子放在上面。
②在B、C 兩個燒杯中注入適量的水;D燒杯中注入大量的水,且淹沒種子。
③將A、B、C三個燒杯放入櫥柜中,C燒杯放在冰箱中。
④幾天后記錄發芽情況如下表格,請根據表格問答下列問題:
裝置 | 種子所處的環境 | 實驗結果 |
A |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櫥柜中 | 不萌發 |
B | 潮濕的棉花,置于25℃的櫥柜中 | 萌發 |
C | 潮濕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不萌發 |
D | 棉花和種子完全浸沒在水中,置于25℃的櫥中 | 不萌發 |
(1)通過本實驗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是影響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2)B裝置在該實驗中起_____作用;要想證明“溫度是影響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可選用的一組裝置是_____和_____。
(3)D裝置的種子沒有萌發,其原因是_____。
(4)若想探究“光對玉米種子萌發的影響”,你認為該如何設計實驗?_____。
(5)如果B裝置中的種子也沒有萌發,可能原因:_____。
(6)第二小組的同學的C燒杯中的條件與第一小組不同,具體如下
裝置 | 種子所處的環境 | 實驗結果 |
C | 潮濕的棉花,置于25℃的櫥柜中(遮光) | 萌發 |
第二小組的C裝置的結果說明了什么?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100多年前,凱巴森林主要由松樹、冷杉和云杉等喬木構成,還生長著許多草本植物。另外,森林中還生活著黑尾鹿等動物。美洲獅、狼和郊狼靠捕食黑尾鹿充饑。請分析回答:
(1)森林中的美洲獅、狼和郊狼等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
(2)植物能為動物提供食物和__________,還能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__________的平衡。
(3)凱巴森林作為一個生態系統,除了生物部分外,還應有__________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進入青春期的男生,開始長胡須、喉結突出。引起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雌性激素分泌增加 B. 胰島素分泌增加
C. 雄性激素分泌增加 D. 甲狀腺素分泌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同學們為了探究饅頭的消化,設計的實驗方案如表:
試管編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試管中的饅頭 | 適量饅頭碎屑 | 適量饅頭碎屑 | 適量饅頭塊 | 適量饅頭碎屑 | 適量饅頭碎屑 |
加入液體 | 2毫升唾液 | A | 2毫升唾液 | 2毫升唾液 | 2毫升唾液 |
處理方法 | 充分攪拌 | 充分攪拌 | B | 充分攪拌 | 充分攪拌 |
水浴溫度 | 37 ℃ | 0 ℃ | 100 ℃ | ||
加入碘液 | 2滴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探究“唾液對饅頭中的淀粉有消化作用”,選用①②號試管做對照實驗,在②號試管中應加入A__。
(2)要探究“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應選用__號試管進行實驗,那么B的處理方法是__;觀察到③號試管的實驗現象是__(填“變藍色”或“不變藍色”)。
(3)若①號試管的實驗現象未達到預期效果,呈現淺藍色,可能的原因是__(寫出一種即可)。
(4)若選用①④⑤號試管進行實驗,其探究的問題是__,實驗的變量是__。
(5)在該探究實驗中,對照組是__號試管,總共有__組對照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2015年底開始,寨卡病毒在南美一些國家擴散。寨卡病毒是通過一種伊蚊叮咬來傳播的。孕婦如果被寨卡病毒感染,有可能生下“小頭癥”的患兒。這種嬰兒往往因大腦發育不良顯得頭部特別小,有的甚至夭折。
(1)被寨卡病毒感染的孕婦是該傳染病流行環節中的_________。
(2)寨卡病毒是由_________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
(3)伊蚊的幼蟲——孑孓生活在水中。為防止疫情傳播,要及時清理積水,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
(4)如果有了該病毒的疫苗,接種疫苗后,人體會產生抗體,發生免疫反應。這屬于__________免疫。(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