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滴加碘液后,①②號試管變藍色、③不變藍色 | |
B. | ①與②對照,可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 | |
C. | 本探究實驗的變量不唯一,無法得出任何結論 | |
D. | ②③對照,②號為對照組,可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饅頭消化的作用 |
分析 (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
(3)實驗中饅頭碎屑是模擬了口腔中牙齒的咀嚼、攪拌是模擬了口腔中舌的攪拌.
解答 解:A、①試管中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②試管中清水對淀粉沒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變藍;③號試管中唾液淀粉酶未與饅頭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沒有將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變藍.所以滴加碘液后,①號試管不變藍色、②③變藍色,A錯誤;
B、①與②對照,唯一的變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對饅頭的消化作用,B正確;
C、①與②對照,唯一的變量是唾液;①與③對照,唯一的變量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C錯誤;
D、②與③有兩個變量唾液、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對照,D錯誤.
故選:B.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能促進淀粉的消化以及對照實驗的特點.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生物圈的各個圈層中,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是( )
A.巖石圈 B.水圈 C.大氣圈 D.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內有大量孢子 | |
B. | 根霉的繁殖方式與大腸桿菌是不同的 | |
C. | 根霉細胞也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壁 | |
D. | 根霉不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米勒實驗說明原始地球條件下形成原始生命是可能的 | |
B. | 生命起源于原始陸地 | |
C. | 原始生命誕生的標志是能從外界獲得營養并排出代謝廢物,能進行生長和繁殖等 | |
D. | 人類起源于類人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