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被后人稱為“微生物學之父”的科學家是( )
A.列文虎克B.巴斯德C.達爾文D.羅伯特·科赫
【答案】B
【解析】
1864年7月14日巴斯德在法國國家科學院報告了他的工作。原定和他辯論的有名的自然發生論者F.A.Pouchet撤銷了辯論。“生命來自生命”,即生源論(Biogenesis)取得了勝利。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細菌產生的;后人稱他為“微生物之父”。
A、列文虎克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生物學等方面也有貢獻。他用自制的復合顯微鏡,觀察到不同形態的細菌、紅細胞和精子等,A不符合題意。
B、巴斯德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微生物只能來自微生物,而不能憑空產生。他做的一個最令人信服、然而卻是十分簡單的實驗就是“鵝頸瓶實驗”,還發現了酵母菌以及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B符合題意。
C、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進化奧秘的過程中,具有重要貢獻,他提出了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C不符合題意。
D、第一個發現傳染病是由病原細菌感染造成的人就是羅伯特·科赫,他堪稱是世界病原細菌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在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中,以當年飽滿的大豆種子為材料進行探究,方案如表,請分析回答:
瓶號 種子 | 1 | 2 | 3 | 4 |
10粒相同種子 | 10粒相同種子 | 10粒相同種子 | 10粒相同種子 | |
環境條件 | 不放水 | 放適量水 | 放適量水 | 放過量水 |
置于溫暖處 | 置于溫暖處 | 置于冰箱保鮮層 | 置于溫暖處 |
(1)實驗結果是:只有2號瓶的種子能夠正常萌發。實驗結果表明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是_____、水分和充足的空氣。
(2)如果要證明“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應選擇_____號瓶和_____號瓶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而1號瓶和3號瓶不能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原因是該組實驗出現了_____個實驗變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主要區別填入下表。
項目 | 雙子葉植物 | 單子葉植物 |
根系 | ①_____ | ②_____ |
葉脈 | ③_____ | ④_____ |
花基數 | ⑤_____ | ⑥_____ |
子葉數 | ⑦_____ | ⑧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防止蝶蛾類昆蟲引起的蟲害,下列做法,主要通過干擾動物信息交流而達到目的的( )
A.釋放性引誘劑B.噴施高效農藥C.用熒光燈誘捕D.引入有益的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探究題
植物的果實的表面覆蓋著果皮,就像一道屏障,保護著果實內部的各種組織。為探究果皮的保護作用,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取多個新鮮的蘋果果實,用水沖洗干凈后,用牙簽劃破果皮,再把它放入塑料袋中,扎緊袋口。然后,把這個塑料袋放到恒溫箱中,控制溫度為25 ℃。一個星期后,取出塑料袋,觀察發現蘋果開始腐爛。該同學由此得出結論:果皮對果實內部有保護作用。
(1)該同學提出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同學作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方案有明顯缺陷,請指出來。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完善實驗后的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常我們食用的蘋果屬于___________結構層次。我們吃蘋果時,常常用水果刀將果皮剝去,吃果肉,最后剩下位于中央的“筋絡”和種子。果皮屬于_______________組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