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實驗室用等質量的高錳酸鉀和氯酸鉀(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錳),分別制取氧氣的數據分析示意圖。下列依據圖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同時開始加熱,先收集到氧氣的是氯酸鉀
B.用等質量的高錳酸鉀和氯酸鉀制取較多量的氧氣時,宜選擇氯酸鉀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使氯酸鉀產生的氧氣質量增加
D.反應時間較長的是高錳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班同學用如圖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廣口瓶內水面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小于瓶內空氣體積的1/5,乙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大于瓶內空氣體積的1/5。下列對這兩種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學使用紅磷的量可能不足
②甲同學裝置的氣密性可能不好
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部分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④乙同學插入燃燒匙速度可能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蠟燭(足量)在下圖密閉的集氣瓶內燃燒至熄滅,用儀器測出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蠟燭燃燒前瓶內只有氧氣
B.過程中瓶內物質發生了化合反應
C.氧氣的體積分數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
D.蠟燭熄滅后瓶內只剩二氧化碳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食醋是廚房中常用的調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CH3COOH)。下列有關乙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乙酸是由乙酸分子構成
B. 乙酸是由2個碳原子、4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構成
C. 乙酸中共含有8個原子
D. 乙酸分子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按要求寫出下列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或符號表達式,并指明相關反應的基本類型(填“化合”或“分解”)。
(1)鐵絲在氧氣燃燒 , 屬于反應。
(2)給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物加熱制氧氣 , 屬于反應。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試液變紅。
(4)磷在氧氣中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竹子是“有節、中空、四季常綠”的植物(如圖所示)。同學們對竹子中的氣體成分展開了探究,測定其成分。
收集竹子中的氣體。
小華提出:將一節竹子浸沒在水中,在竹子上鉆孔,用排水法收集氣體。
小剛提出:可用注射器從竹子中抽取氣體。
大家認為兩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為A、B兩組,在相同的條件下,A組采用小華的取氣方法,B組采用小剛的取氣方法,分別完成下面的實驗。
(1)檢驗氣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氣體。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及解釋 |
向所取氣體中加入。 | 。 | 有二氧化碳,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為:。 |
(2)測定氧氣含量。
【設計實驗】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來測定氧氣含量。
【進行實驗】按上述兩個方案進行多次實驗。
【反思與評價】
a.實驗中磷的量應為足量,原因是。
b.兩個方案的測定結果不同,大家經討論后一致認為方案(填“一”或“二”)測定結果比較準確。
c.A、B兩組同學將收到的氣體盡管都用比較準確的方案實驗,但A的誤差較大,你認為測得含氧量A B組(填“<”或“>”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