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河北保定十七中學2018中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
(2)實驗室用裝置A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4)用裝置C收集二氧化碳,驗滿時,燃著木條應放在_____(填“b”或“c”)端。
酒精燈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b 【解析】由圖可知,儀器a是酒精燈;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有三種:分解過氧化氫、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裝置A屬固固加熱型,且試管口有一團棉花,故是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加熱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央視報道,全國多地相繼出現了假干粉滅火器。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的主要成分是NaHCO3,而假干粉滅火器是用面粉作滅火劑。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想了解學校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是否為“假干粉”,設計了以下實驗進行探究。
探究一:甲、乙兩同學分別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設計實驗,進行了如下實驗: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 論 |
甲 |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 | 粉末逐漸溶解 | 該滅火劑不屬于報道中的“假干粉” |
乙 |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 | |
乙同學設計方案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探究二:小組同學利用該滅火器進行滅火實驗后,發現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殘留。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繼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①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受熱不分解;②碳酸氫鈉溶解吸收熱量,碳酸鈉溶解放出熱量。
【提出問題】殘留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碳酸鈉;猜想② 。
【設計方案】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錯誤的是 (填字母)。
A.加熱殘留物,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②正確
B.將殘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熱現象,則猜想①正確
C.將殘留物溶于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猜想②正確
【反思評價】用化學知識解釋上述錯誤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
查看答案數型圖象是研究化學問題的一種常見描述方法,根據下列圖象進行回答:
(1)圖一是用鹽酸和氫氧化鈉進行中和反應時,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曲線.向鹽酸中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mg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離子為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2)圖二是20℃時,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燒杯中,逐滴加入10%的鹽酸,隨著鹽酸的加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與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關系.
①由圖可知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你的依據為__________;
②甲同學用氫氧化鈉固體與稀鹽酸反應也能得到相同結論,乙同學認為不嚴密,因為__________;
(3)圖三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a與c的溶解度相交于P點,據圖回答:
①t1℃時,接近飽和的c物質溶液,在不改變溶液質量的條件下,可用_________的方法達到飽和狀態;
②將t2℃時,150ga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可以析出______物質.
查看答案化學與我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請用所學知識填空.
(1)各種洗滌劑廣泛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下列洗滌過程中所用洗滌劑具有乳化功能的是____________.
A.用沐浴露洗澡 B.用洗潔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肥皂液洗衣服
(2)隨著塑料制品進入千家萬戶,生活中廢棄的塑料垃圾越來越多,形成難于處理的環境污染物,造成所謂“__”.
(3)催化劑在生產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如在汽車上安裝尾氣催化轉化器,將尾氣中有毒的CO和NO在催化劑作用下轉化為能夠參與大氣循環的CO2和N2.請寫出該過程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青少年一定要愛護自己的眼睛,在光線不足時看書、寫字要用照明工具,如圖是一種照明用臺燈.
(1)如圖中標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屬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填序號)
(2)燈管后面的反光片為鋁箔,鋁塊能制成鋁箔是利用了鋁的_________性.鋁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3)若要驗證銅、鐵、鋁的活動性順序,某同學已經選擇了打磨過的銅片和鋁片,你認為他還需要的一種溶液是_________(填溶質的化學式).
(4)廢棄的電器需分類回收,請簡述廢舊金屬回收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
(1)物質的組成及構成關系如圖所示,圖中?1表示的是__________?2表示的是____________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過氧化氫是由氫、氫兩種元素組成的 B.過氧化氫是由氫氣和氧氣混合而成的
C.過氧化氫是由兩個氫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 D.一個過氧化氫分子是由兩個氫元素和兩個氧元素組成的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北保定十七中學2018中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流程題
研究發現燃燒排放的氣體中,CO2濃度(用體積分數表示)越高,越容易被收集。與傳統的燃料燃燒方式相比,化學鏈燃燒具有排放CO2濃度更高,易于收集的優點。下圖為利用鎳元素(Ni)進行化學鏈燃燒的原理示意圖。
(1)空氣反應器中,金屬鎳與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燃燒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2)燃料反應器中發生的部分化學反應如下(在高溫下進行):H2+ NiONi+H2O CO + NiO
Ni+CO2 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有________。
(3)與CO、H2直接在空氣中燃燒相比,化學鏈燃燒從燃料反應器排放出的CO2濃度更 高的原因是________。
2Ni + O22NiO C、H、Ni 化學鏈燃燒將空氣中不參加反應的N2從空氣反應器中排出 【解析】本題在新的情境下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化合價的規律等,讀懂流程圖的涵義是解題關鍵。 ①由圖可以看出,在空氣反應器中,進入的是金屬鎳,同時還有空氣,但是空氣中的氮氣被分流排除了,所以是氧氣參加了反應,生成物質時NiO,金屬鎳與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2Ni + O2 2...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
(2)實驗室用裝置A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4)用裝置C收集二氧化碳,驗滿時,燃著木條應放在_____(填“b”或“c”)端。
查看答案央視報道,全國多地相繼出現了假干粉滅火器。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的主要成分是NaHCO3,而假干粉滅火器是用面粉作滅火劑。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想了解學校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是否為“假干粉”,設計了以下實驗進行探究。
探究一:甲、乙兩同學分別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設計實驗,進行了如下實驗: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 論 |
甲 |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 | 粉末逐漸溶解 | 該滅火劑不屬于報道中的“假干粉” |
乙 |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 | |
乙同學設計方案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探究二:小組同學利用該滅火器進行滅火實驗后,發現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殘留。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繼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①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受熱不分解;②碳酸氫鈉溶解吸收熱量,碳酸鈉溶解放出熱量。
【提出問題】殘留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碳酸鈉;猜想② 。
【設計方案】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錯誤的是 (填字母)。
A.加熱殘留物,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②正確
B.將殘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熱現象,則猜想①正確
C.將殘留物溶于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猜想②正確
【反思評價】用化學知識解釋上述錯誤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
查看答案數型圖象是研究化學問題的一種常見描述方法,根據下列圖象進行回答:
(1)圖一是用鹽酸和氫氧化鈉進行中和反應時,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曲線.向鹽酸中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mg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離子為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2)圖二是20℃時,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燒杯中,逐滴加入10%的鹽酸,隨著鹽酸的加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與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關系.
①由圖可知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你的依據為__________;
②甲同學用氫氧化鈉固體與稀鹽酸反應也能得到相同結論,乙同學認為不嚴密,因為__________;
(3)圖三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a與c的溶解度相交于P點,據圖回答:
①t1℃時,接近飽和的c物質溶液,在不改變溶液質量的條件下,可用_________的方法達到飽和狀態;
②將t2℃時,150ga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可以析出______物質.
查看答案化學與我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請用所學知識填空.
(1)各種洗滌劑廣泛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下列洗滌過程中所用洗滌劑具有乳化功能的是____________.
A.用沐浴露洗澡 B.用洗潔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肥皂液洗衣服
(2)隨著塑料制品進入千家萬戶,生活中廢棄的塑料垃圾越來越多,形成難于處理的環境污染物,造成所謂“__”.
(3)催化劑在生產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如在汽車上安裝尾氣催化轉化器,將尾氣中有毒的CO和NO在催化劑作用下轉化為能夠參與大氣循環的CO2和N2.請寫出該過程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青少年一定要愛護自己的眼睛,在光線不足時看書、寫字要用照明工具,如圖是一種照明用臺燈.
(1)如圖中標示的各部件中,用金屬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填序號)
(2)燈管后面的反光片為鋁箔,鋁塊能制成鋁箔是利用了鋁的_________性.鋁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解釋).
(3)若要驗證銅、鐵、鋁的活動性順序,某同學已經選擇了打磨過的銅片和鋁片,你認為他還需要的一種溶液是_________(填溶質的化學式).
(4)廢棄的電器需分類回收,請簡述廢舊金屬回收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河北保定十七中學2018中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現將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稀硫酸與一定質量的氯化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過濾得到284.7 g濾液。計算:
(1)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
(2)氯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1)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為23.3 g。(2)氯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 【解析】試題分析: 【解析】 設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為x,反應的氯化鋇的質量為y。 H2SO4質量為:10 0g×9.8%=9.8 g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208 98 233 y9.8 gx 233/98 =x/9.8x=23.3 g...研究發現燃燒排放的氣體中,CO2濃度(用體積分數表示)越高,越容易被收集。與傳統的燃料燃燒方式相比,化學鏈燃燒具有排放CO2濃度更高,易于收集的優點。下圖為利用鎳元素(Ni)進行化學鏈燃燒的原理示意圖。
(1)空氣反應器中,金屬鎳與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燃燒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2)燃料反應器中發生的部分化學反應如下(在高溫下進行):H2+ NiONi+H2O CO + NiO
Ni+CO2 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有________。
(3)與CO、H2直接在空氣中燃燒相比,化學鏈燃燒從燃料反應器排放出的CO2濃度更 高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
(2)實驗室用裝置A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4)用裝置C收集二氧化碳,驗滿時,燃著木條應放在_____(填“b”或“c”)端。
查看答案央視報道,全國多地相繼出現了假干粉滅火器。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的主要成分是NaHCO3,而假干粉滅火器是用面粉作滅火劑。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想了解學校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是否為“假干粉”,設計了以下實驗進行探究。
探究一:甲、乙兩同學分別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設計實驗,進行了如下實驗: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 論 |
甲 |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 | 粉末逐漸溶解 | 該滅火劑不屬于報道中的“假干粉” |
乙 |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 | |
乙同學設計方案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探究二:小組同學利用該滅火器進行滅火實驗后,發現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殘留。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繼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①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受熱不分解;②碳酸氫鈉溶解吸收熱量,碳酸鈉溶解放出熱量。
【提出問題】殘留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碳酸鈉;猜想② 。
【設計方案】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錯誤的是 (填字母)。
A.加熱殘留物,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②正確
B.將殘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熱現象,則猜想①正確
C.將殘留物溶于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猜想②正確
【反思評價】用化學知識解釋上述錯誤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
查看答案數型圖象是研究化學問題的一種常見描述方法,根據下列圖象進行回答:
(1)圖一是用鹽酸和氫氧化鈉進行中和反應時,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曲線.向鹽酸中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mg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離子為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2)圖二是20℃時,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燒杯中,逐滴加入10%的鹽酸,隨著鹽酸的加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與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關系.
①由圖可知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你的依據為__________;
②甲同學用氫氧化鈉固體與稀鹽酸反應也能得到相同結論,乙同學認為不嚴密,因為__________;
(3)圖三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a與c的溶解度相交于P點,據圖回答:
①t1℃時,接近飽和的c物質溶液,在不改變溶液質量的條件下,可用_________的方法達到飽和狀態;
②將t2℃時,150ga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可以析出______物質.
查看答案化學與我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請用所學知識填空.
(1)各種洗滌劑廣泛進入人們的生活中,下列洗滌過程中所用洗滌劑具有乳化功能的是____________.
A.用沐浴露洗澡 B.用洗潔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肥皂液洗衣服
(2)隨著塑料制品進入千家萬戶,生活中廢棄的塑料垃圾越來越多,形成難于處理的環境污染物,造成所謂“__”.
(3)催化劑在生產生活中有重要作用,如在汽車上安裝尾氣催化轉化器,將尾氣中有毒的CO和NO在催化劑作用下轉化為能夠參與大氣循環的CO2和N2.請寫出該過程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氣中燃燒會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的光
B 【解析】 試題分析:固體顆粒彌漫叫煙,液滴彌漫叫霧,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觀察不能確定物質種類,所以描述現象時不能說物質的名稱;硫在氧氣中燃燒會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 考點:實驗現象的描述現將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稀硫酸與一定質量的氯化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過濾得到284.7 g濾液。計算:
(1)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
(2)氯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研究發現燃燒排放的氣體中,CO2濃度(用體積分數表示)越高,越容易被收集。與傳統的燃料燃燒方式相比,化學鏈燃燒具有排放CO2濃度更高,易于收集的優點。下圖為利用鎳元素(Ni)進行化學鏈燃燒的原理示意圖。
(1)空氣反應器中,金屬鎳與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燃燒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2)燃料反應器中發生的部分化學反應如下(在高溫下進行):H2+ NiONi+H2O CO + NiO
Ni+CO2 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有________。
(3)與CO、H2直接在空氣中燃燒相比,化學鏈燃燒從燃料反應器排放出的CO2濃度更 高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
(2)實驗室用裝置A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4)用裝置C收集二氧化碳,驗滿時,燃著木條應放在_____(填“b”或“c”)端。
查看答案央視報道,全國多地相繼出現了假干粉滅火器。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的主要成分是NaHCO3,而假干粉滅火器是用面粉作滅火劑。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想了解學校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是否為“假干粉”,設計了以下實驗進行探究。
探究一:甲、乙兩同學分別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設計實驗,進行了如下實驗: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 論 |
甲 |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 | 粉末逐漸溶解 | 該滅火劑不屬于報道中的“假干粉” |
乙 |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 | |
乙同學設計方案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探究二:小組同學利用該滅火器進行滅火實驗后,發現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殘留。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繼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①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受熱不分解;②碳酸氫鈉溶解吸收熱量,碳酸鈉溶解放出熱量。
【提出問題】殘留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碳酸鈉;猜想② 。
【設計方案】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錯誤的是 (填字母)。
A.加熱殘留物,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②正確
B.將殘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熱現象,則猜想①正確
C.將殘留物溶于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猜想②正確
【反思評價】用化學知識解釋上述錯誤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
查看答案數型圖象是研究化學問題的一種常見描述方法,根據下列圖象進行回答:
(1)圖一是用鹽酸和氫氧化鈉進行中和反應時,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曲線.向鹽酸中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mg時,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離子為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2)圖二是20℃時,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燒杯中,逐滴加入10%的鹽酸,隨著鹽酸的加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與加入鹽酸體積的變化關系.
①由圖可知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你的依據為__________;
②甲同學用氫氧化鈉固體與稀鹽酸反應也能得到相同結論,乙同學認為不嚴密,因為__________;
(3)圖三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a與c的溶解度相交于P點,據圖回答:
①t1℃時,接近飽和的c物質溶液,在不改變溶液質量的條件下,可用_________的方法達到飽和狀態;
②將t2℃時,150ga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可以析出______物質.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許多成語隱含著豐富的化學原理,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的解釋,錯誤的是( )
A. “杯水車薪”﹣﹣可燃物的量少,導致火焰熄滅
B. “鉆木取火”﹣﹣讓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使之燃燒
C. “煽風點火”﹣﹣促進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使之燃燒
D.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燒停止
A 【解析】A、杯水車薪指雖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無濟于事,既不能覆蓋柴火使其隔絕空氣,也不能使溫度迅速下降到著火點以下,也就不能滅火了,錯誤;B、鉆木取火,可以實現摩擦生熱,提高了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從而實現了燃燒,正確;C、煽風點火,促進空氣的流通,為燃燒補充空氣或氧氣,使燃燒更旺,正確;D、抽薪就是移去可燃物,控制了物質的燃燒,從而實現滅火,正確。故選A。 點睛:燃燒需...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氣中燃燒會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的光
查看答案現將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稀硫酸與一定質量的氯化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過濾得到284.7 g濾液。計算:
(1)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
(2)氯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研究發現燃燒排放的氣體中,CO2濃度(用體積分數表示)越高,越容易被收集。與傳統的燃料燃燒方式相比,化學鏈燃燒具有排放CO2濃度更高,易于收集的優點。下圖為利用鎳元素(Ni)進行化學鏈燃燒的原理示意圖。
(1)空氣反應器中,金屬鎳與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燃燒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2)燃料反應器中發生的部分化學反應如下(在高溫下進行):H2+ NiONi+H2O CO + NiO
Ni+CO2 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有________。
(3)與CO、H2直接在空氣中燃燒相比,化學鏈燃燒從燃料反應器排放出的CO2濃度更 高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
(2)實驗室用裝置A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4)用裝置C收集二氧化碳,驗滿時,燃著木條應放在_____(填“b”或“c”)端。
查看答案央視報道,全國多地相繼出現了假干粉滅火器。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的主要成分是NaHCO3,而假干粉滅火器是用面粉作滅火劑。某興趣小組的同學想了解學校干粉滅火器中滅火劑是否為“假干粉”,設計了以下實驗進行探究。
探究一:甲、乙兩同學分別用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設計實驗,進行了如下實驗: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 論 |
甲 |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 | 粉末逐漸溶解 | 該滅火劑不屬于報道中的“假干粉” |
乙 | 取少量滅火劑于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 | |
乙同學設計方案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探究二:小組同學利用該滅火器進行滅火實驗后,發現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殘留。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繼續以下探究:
【查閱資料】①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受熱不分解;②碳酸氫鈉溶解吸收熱量,碳酸鈉溶解放出熱量。
【提出問題】殘留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碳酸鈉;猜想② 。
【設計方案】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錯誤的是 (填字母)。
A.加熱殘留物,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②正確
B.將殘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熱現象,則猜想①正確
C.將殘留物溶于水,加過量氯化鈣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猜想②正確
【反思評價】用化學知識解釋上述錯誤方案存在的主要問題: 。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學會分析,尋找規律是學好化學的方法之一.分析Na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順序規律,可知X代表的物質是( )
A. HCl B. Ca(ClO)2 C. Cl2 D. ClO2
C 【解析】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0的原則, 化合物NaCl中Cl元素化合價=0-(+1)=-1; 化合物HClO中Cl元素化合價=0-(+1)-(-2)=+1; 化合物KClO3中Cl元素化合價=0-(+1)-(-2)×3=+5; 化合物KClO4中Cl元素化合價=0-(+1)-(-2)×4=+7; NaCl、X、HClO、KClO3、KClO4的...許多成語隱含著豐富的化學原理,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的解釋,錯誤的是( )
A. “杯水車薪”﹣﹣可燃物的量少,導致火焰熄滅
B. “鉆木取火”﹣﹣讓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使之燃燒
C. “煽風點火”﹣﹣促進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使之燃燒
D.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燒停止
查看答案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氣中燃燒會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的光
查看答案現將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稀硫酸與一定質量的氯化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過濾得到284.7 g濾液。計算:
(1)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
(2)氯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研究發現燃燒排放的氣體中,CO2濃度(用體積分數表示)越高,越容易被收集。與傳統的燃料燃燒方式相比,化學鏈燃燒具有排放CO2濃度更高,易于收集的優點。下圖為利用鎳元素(Ni)進行化學鏈燃燒的原理示意圖。
(1)空氣反應器中,金屬鎳與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燃燒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2)燃料反應器中發生的部分化學反應如下(在高溫下進行):H2+ NiONi+H2O CO + NiO
Ni+CO2 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有________。
(3)與CO、H2直接在空氣中燃燒相比,化學鏈燃燒從燃料反應器排放出的CO2濃度更 高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實驗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
(1)寫出儀器a的名稱_______。
(2)實驗室用裝置A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3)實驗室用裝置B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4)用裝置C收集二氧化碳,驗滿時,燃著木條應放在_____(填“b”或“c”)端。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根據微粒的相關性質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墻內開花墻外香——微粒在不斷的運動
B. 給輪胎打氣——氣體微粒空隙較大
C. 熱脹冷縮——溫度越高微粒越大
D. 一滴水約含1.67×1021個水分子——微粒很小
C 【解析】A、墻內開花墻外香--微粒在不斷運動,香味的粒子運動到空氣中;B. 給輪胎打氣,大量的氣體可以壓縮在很小 空間,說明氣體微粒空隙較大;C. 熱脹冷縮,溫度越高微粒間隔越大,溫度越低微粒間隔越小;D. 一滴水約含1.67×1021個水分子——微粒很小。選C學會分析,尋找規律是學好化學的方法之一.分析Na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順序規律,可知X代表的物質是( )
A. HCl B. Ca(ClO)2 C. Cl2 D. ClO2
查看答案許多成語隱含著豐富的化學原理,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的解釋,錯誤的是( )
A. “杯水車薪”﹣﹣可燃物的量少,導致火焰熄滅
B. “鉆木取火”﹣﹣讓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使之燃燒
C. “煽風點火”﹣﹣促進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使之燃燒
D.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燒停止
查看答案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氣中燃燒會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的光
查看答案現將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稀硫酸與一定質量的氯化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過濾得到284.7 g濾液。計算:
(1)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
(2)氯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研究發現燃燒排放的氣體中,CO2濃度(用體積分數表示)越高,越容易被收集。與傳統的燃料燃燒方式相比,化學鏈燃燒具有排放CO2濃度更高,易于收集的優點。下圖為利用鎳元素(Ni)進行化學鏈燃燒的原理示意圖。
(1)空氣反應器中,金屬鎳與氧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燃燒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2)燃料反應器中發生的部分化學反應如下(在高溫下進行):H2+ NiONi+H2O CO + NiO
Ni+CO2 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有________。
(3)與CO、H2直接在空氣中燃燒相比,化學鏈燃燒從燃料反應器排放出的CO2濃度更 高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NH4)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式中,正確的是
A. (14+1×4)×2+32+16×4 B. (14×1×4)×2+32+16×4
C. 14+1×4×2+32+16×4 D. (14+1)×4×2+32+16×4
A 【解析】相對分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和,(NH4)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 1× 4)×2 + 32 + 16×4=132.選A根據微粒的相關性質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墻內開花墻外香——微粒在不斷的運動
B. 給輪胎打氣——氣體微粒空隙較大
C. 熱脹冷縮——溫度越高微粒越大
D. 一滴水約含1.67×1021個水分子——微粒很小
查看答案學會分析,尋找規律是學好化學的方法之一.分析Na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順序規律,可知X代表的物質是( )
A. HCl B. Ca(ClO)2 C. Cl2 D. ClO2
查看答案許多成語隱含著豐富的化學原理,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的解釋,錯誤的是( )
A. “杯水車薪”﹣﹣可燃物的量少,導致火焰熄滅
B. “鉆木取火”﹣﹣讓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使之燃燒
C. “煽風點火”﹣﹣促進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使之燃燒
D.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燒停止
查看答案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氣中燃燒會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的光
查看答案現將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稀硫酸與一定質量的氯化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后,過濾得到284.7 g濾液。計算:
(1)生成硫酸鋇沉淀的質量。
(2)氯化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野外和災區可以用下列幾個步驟將河水轉化成飲用水:①化學沉降(用明礬)②消毒殺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 ④加熱煮沸.以上處理過程最合理的順序是( )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B 【解析】③自然沉降,此操作只是把固體顆粒沉降而并未進行徹底分離,在此凈化過程中應是最初的階段; ①化學沉降(用明礬),可除去水中沉降下來的小固體顆粒,因此應排在沉降后; ②消毒殺菌(用漂白粉),使用漂白粉在水中生成氯氣殺死水中病菌,此時水中含有少量氯氣不能直接飲用,在此過程中不能為最后的凈化操作; ④加熱煮沸,通過加熱煮沸,可使水中氯氣揮發,并進一步殺菌,經過此步凈化后...下列關于(NH4)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式中,正確的是
A. (14+1×4)×2+32+16×4 B. (14×1×4)×2+32+16×4
C. 14+1×4×2+32+16×4 D. (14+1)×4×2+32+16×4
查看答案根據微粒的相關性質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墻內開花墻外香——微粒在不斷的運動
B. 給輪胎打氣——氣體微粒空隙較大
C. 熱脹冷縮——溫度越高微粒越大
D. 一滴水約含1.67×1021個水分子——微粒很小
查看答案學會分析,尋找規律是學好化學的方法之一.分析Na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順序規律,可知X代表的物質是( )
A. HCl B. Ca(ClO)2 C. Cl2 D. ClO2
查看答案許多成語隱含著豐富的化學原理,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的解釋,錯誤的是( )
A. “杯水車薪”﹣﹣可燃物的量少,導致火焰熄滅
B. “鉆木取火”﹣﹣讓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使之燃燒
C. “煽風點火”﹣﹣促進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使之燃燒
D.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燒停止
查看答案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色煙霧
B.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D.硫在氧氣中燃燒會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的光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將一定質量的a,b,c,d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各物質的質量如表:
物質 | a | b | c | d |
反應前的質量/g | 6.4 | 14.0 | 3.2 | 1.0 |
反應一段時間后的質量/g | 10.0 | 7.2 | x | 1.0 |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a和b是反應物 B. x=3.2
C. 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D. d一定是催化劑
C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知,A. b是反應物,a是生成物。故A錯誤。B. x=6.8-3.6+3.2=6.4。故B錯誤。C. 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故C正確。D. d可能是催化劑。故D錯誤。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在野外和災區可以用下列幾個步驟將河水轉化成飲用水:①化學沉降(用明礬)②消毒殺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 ④加熱煮沸.以上處理過程最合理的順序是( )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下列關于(NH4)2SO4的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式中,正確的是
A. (14+1×4)×2+32+16×4 B. (14×1×4)×2+32+16×4
C. 14+1×4×2+32+16×4 D. (14+1)×4×2+32+16×4
查看答案根據微粒的相關性質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墻內開花墻外香——微粒在不斷的運動
B. 給輪胎打氣——氣體微粒空隙較大
C. 熱脹冷縮——溫度越高微粒越大
D. 一滴水約含1.67×1021個水分子——微粒很小
查看答案學會分析,尋找規律是學好化學的方法之一.分析NaCl、X、HClO、KClO3、KClO4的排列順序規律,可知X代表的物質是( )
A. HCl B. Ca(ClO)2 C. Cl2 D. ClO2
查看答案許多成語隱含著豐富的化學原理,下列關于燃燒和滅火的解釋,錯誤的是( )
A. “杯水車薪”﹣﹣可燃物的量少,導致火焰熄滅
B. “鉆木取火”﹣﹣讓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使之燃燒
C. “煽風點火”﹣﹣促進空氣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氣使之燃燒
D. “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燒停止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