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閱讀下面科普短文(改編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講稿).
很多中藥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藥抗瘧疾,但當1971年開始從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時,結果卻總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組反復研究中醫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兩升漬,絞取汁,盡服之”激發了她的靈感.是不是高溫下破壞了青蒿中抗瘧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提取,成功獲得了抗瘧有效單體的提純物質,命名為青蒿素.
完成樣品純化后,通過元素分析、光譜測定、質譜及旋光分析等技術手段,測定相對分子質量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學式.但青蒿素的具體結構是什么樣的呢?有機所得專家做了一個定性實驗,加入碘化鉀后,青蒿素溶液變黃了,說明青蒿素中含有過氧基團;而后專家又通過X射線衍射法等方法,最終確定了青蒿素是含有過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內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資源是有限的,接下來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過人工合成制成藥物.在這一過程中,研究組又有一項重大研究成果,獲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雙氫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瘧的療效,并且更加穩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療效好10倍,進一步體現了青蒿素類藥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點.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從中國古代青蒿入藥,到2004年青蒿素類藥物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對抗瘧疾的首選藥物,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將下列三項針對青蒿素的研究按時間先后排序②①③(填數字序號).
①確定結構 ②分離提純 ③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獲得成功的關鍵在于改變了哪種條件:溫度.
(3)青蒿素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15:22:5.
(4)向無色的雙氫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鉀,實驗現象為溶液變為黃色.
(5)根據上述文字介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填字母序號).
A.確定了青蒿素的組成元素,由此就可以確定青蒿素的化學式
B.青蒿素是含有過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內酯
C.由于自然界中有青蒿,因此我們應用青蒿素時只需從青蒿中提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