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下列裝置,結合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 |
(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所用原料的名稱為 ▲ ,發生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為 ▲ ,若需要控制反應的開始和結束,應該選用的發生裝置為 ▲ (填編號,下同)。(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寫出其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 ▲ ;若裝置氣密性良好,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高錳酸鉀已大量分解,但導管口仍未產生明顯氣泡,可能的原因是: ▲ ;若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時,發現水槽中的水變紅,原因可能是 ▲ 。
(3)用雙氧水和MnO2制氧氣,其反應的化學符號表達式 ▲ ;該反應是一個 ▲ (填“吸熱”或“放熱”)反應,為了防止反應速度太快而產生危險,一般要將B裝置中的b換成 ▲ (填一種儀器名稱)。
(4)某同學探究了影響雙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種因素。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本實驗中,測量O2體積的裝置是 ▲ (填編號);
實驗結論: ▲ ,雙氧水分解得越快;
丙用最右下圖裝置進行實驗,通過比較 ▲ 也能達到實驗目的。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實驗小組要研究“水的凈化”過程。他們從河中取了水樣,觀察發現:水樣呈黃色,渾濁有懸浮物,有異味。他們對水樣進行了如下處理:
(1) 向水樣中加入少量明礬,攪拌使其溶解,目的是 ▲ ,靜置一段時間后,進行過濾,除去固體小顆粒。如果操作后發現所得水樣仍顯渾濁,可能的原因是 ▲ (填一個即可)。
(2) 再向(1)所得水樣中加入 ▲ 來除去水樣中的顏色和異味,該過程是利用加入物質的吸附性。
(3) 要檢驗經過前兩步凈化過程后得到的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取樣加入 ▲ 。生活中可通過 ▲ 方法軟化硬水。如需制備更純凈的水,可用 ▲ 方法。
(4) 最后得到的水樣可通入二氧化氯(化學式為ClO2)來殺菌消毒,其相對分子質量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正確的操作能保證實驗順利進行。請填寫下列有關實驗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燈給物質加熱時,一般要用酒精燈火焰的 ▲ ;
(2)實驗室制氧氣時,連接好儀器之后,必須先 ▲ ,再加入藥品;
(3)做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集氣瓶底應預先 ▲ ;
(4)用量筒量取液體度數時,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 ▲ ;
(5)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試管口要略朝下的目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完成下列變化的化學(符號)表達式,并按要求填空。
(1)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
: ▲ ,
該反應中化學能轉化為 ▲ ;
(2) 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試劑的水中: ▲ ,
再加熱該液體,液體的顏色最終變為 ▲ 色;
(3) 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 ▲ ,
化肥“碳銨”應 ▲ 保存;
(4) 實驗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用下列物質的序號填空
①高錳酸鉀 ②石灰水 ③液氧 ④四氧化三鐵 ⑤清新的空氣
⑥堿式碳酸銅 ⑦水銀 ⑧水⑨氧化銅 ⑩五氧化二磷
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 ▲ ___,屬于單質的是 ▲ ,
屬于氧化物的是_____ ▲ ____,含有氧分子___ ▲ 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用化學符號填空:
(1) 2個氮原子 ▲ ; (2) 2個氯離子 ▲ ;(3) 3個氨分子 ▲ ;
(4) 鈉離子結構示意圖 ▲ ;(5)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比較、推理是化學學習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據一些反應事實推導出的影響化學反應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號 | 化學反應事實 | 影響化學反應的因素 |
A | 鐵絲在空氣中很難燃燒,而在氧氣中能劇烈燃燒 | 反應物濃度 |
B | 碳在常溫下不與氧氣發生反應,而在點燃時能與氧氣反應 | 反應溫度 |
C | 雙氧水在常溫下較難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錳后迅速分解 | 催化劑 |
D | 銅片在空氣中很難燃燒,銅粉在空氣中較易燃燒 | 反應物的種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據報道,化學家創造出對CO2有較強吸收能力的糖粉狀物質—“干水”,其每個顆粒含水95﹪,外層是Si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干水吸收的CO2過程中只發生物理變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種物質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運動 D.干水是一種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