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水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分解的示意圖,從中獲得的信息不正確的是( )
| A. | 一個水分子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
| B. | 水分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數(shù)比為2:1 |
| C. | 水分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不變 |
| D. | 水分解過程中,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 |
微粒觀點及模型圖的應用;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 |
專題: | 化學反應模擬圖型. |
分析: | 從圖示看出:水分解過程中,一個水分子是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水分子發(fā)生了改變,生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水分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數(shù)比為2:1. |
解答: | 解:A、一個水分子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說法正確; B、水分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數(shù)比為2:1,說法正確; C、水分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發(fā)生了改變,生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說法錯誤; D、水分解過程中,原子的種類沒有發(fā)生改變,說法正確. 故選:C. |
點評: |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充分理解圖中提供的信息方面的知識,能根據(jù)圖示寫出物質的化學式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學習化學知識后,觀察物質世界就要從化學視角看.水是一種重要的物質,在日常生活和實驗室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從組成角度看:水是由 組成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質都是由一百余種元素經(jīng)過不同組合而形成的.
(2)從微粒角度看:水是由 構成的,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離子.
(3)從變化角度看:化學變化不但生成新物質而且還伴隨能量變化.水通電分解生成未來最理想的能源─氫氣,是將 能轉化為化學能;但該方法不節(jié)能,需要尋找更為有效的節(jié)能方法,以促進水的分解;
(4)從資源角度看:水是生命之源.看到如圖漫畫,你的感想是: (解讀漫畫或寫一則節(jié)水廣告或一條節(jié)水措施).
(5)從物質分類角度看:水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制取氧氣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a將高錳酸鉀裝入試管, 用帶導管的橡皮塞塞緊試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鐵架臺上; 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c 點燃酒精燈給試管加熱;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e 熄滅酒精燈; f 將導氣管從水中取出. 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 bacdfe B. abcdef C. bacdef D.abcd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圖。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
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作好標記。
②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裝入足量的紅磷,將
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
伸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
③充分反應后,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
(2)步驟②集氣瓶中的現(xiàn)象是 ,其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
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由此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 。
(3)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__________(填“易”或“難”)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________(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論。
(4)該實驗若用木炭代替紅磷能否獲得成功?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描述中 是物理變化, 是化學變化, 是物理性質, 是化學性質(填序號)
①、堿式碳酸銅受熱易分解 ②、酒精燃燒 ③、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④、木棒受力折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