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列措施或行為不利于留住“綠水青山”的是
A. 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再排放
B. 農業上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
C. 自帶水杯出行,不用一次性紙杯
D. 將校園散落的塑料袋、樹葉集中焚燒,保持整潔的環境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巢湖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共在一片藍天下,讓我們采取新行動保護和凈化我們的地球。下列做法不利于保護地球的是
A. 開發新能源汽車 B. 焚燒農作物秸稈
C. 拒絕一次性筷子 D. 垃圾分類并回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惠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化學反應前后,一定不發生變化的是( )
A. 物質種類 B. 分子種類 C. 元素種類 D. 物質顏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下圖是某物質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
(1)丙圖中所示物質都是由__________構成的(選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2)結合上圖分析,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3)甲圖所表示的意義是___________(用化學用語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類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類推又可能得出錯誤結論。下列類推正確的是
A. 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觀粒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則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也不能再分
B. H2SO4與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H+,則HCl在水溶液中也能電離出H+
C. 金剛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單質,金剛石十分堅硬,則石墨也十分堅硬
D. 鋅和銅均是金屬,鋅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氫氣,則銅也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氫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客現事實對應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 公園里聞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斷運動
B. 把液化氣壓縮進鋼瓶——分子體積變小
C. 電解水得到氫氣和氧氣——水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
D.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差異大——碳原子結構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桐城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溶液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1)將少量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可以得到無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高錳酸鉀 B.汽油 C.面粉 D.白糖
(2)在盛有水的燒杯中加入以下某種物質,形成溶液過程中,溫度沒有明顯變化的 是_____ (填字母)。
A.燒堿 B.硝酸銨 C.氯化鈉 D.濃硫酸
(3)下圖 1 為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①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是_____(填 “甲”或“乙”)。
②某同學按圖 2 所示進行實驗,得到相應溫度下的 A、B、C 溶液,在 A、B、C 三種 溶液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字母)。向溶液 C 中再加入 25g 甲,充分攪拌, 恢復到 t2℃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__(結果精確到 0.1%)。
③將 t2℃時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 t1℃,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甲_____乙(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包含物質A、B、C、D和鹽酸卡片的“化學拼圖”,相鄰兩張卡片所標的物質(或其溶液)間能發生反應。
(1)下列物質中[a.Mg b.Fe c.Ag d.Zn]A不可能是______(填標號)
(2)若C為碳酸鈉
①C與D的反應屬于______(填基本反應類型)
②D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寫一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荊州市洪湖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調研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光照條件下,AgNO3可分解為Ag、O2和某種氮的氧化物X,取34gAgNO3固體充分光照,測得完全反應后生成Ag、O2、X的質量分別為21.6g、mg、9.2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gNO3固體應密封保存在無色細口瓶中 B. m=3.3
C. 該反應方程式中Ag與O2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3∶2 D. X的化學式為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